推薦風潮的揚琴專輯-蝶舞

不論是發燒音樂、流行音樂、動漫配樂、遊戲音樂音效等等,非技術性的問題都可以在此討論。

版主: DearHoney

回覆文章
poyo
神人
文章: 333
註冊時間: 2002-08-11 08:00
來自: 台中縣潭子

推薦風潮的揚琴專輯-蝶舞

文章 poyo »

一位學音樂的校長推薦給我的
買回來仔細聽之後覺得真是不錯
各首曲子都有不同的味道
將揚琴這樣偏中國味的樂器
演奏出中西樂風皆包含的趣味
有節奏感速度感的快曲
也有古色古香的慢曲
配合揚琴原本即清脆動人的聲音
聽起來真是舒服
喜歡演奏音樂的網友可以去聽聽看
wowside
初學者
文章: 20
註冊時間: 2002-01-24 08:00
來自: 雷姆斯汀城堡

文章 wowside »

以下的發言僅代表我個人主觀。

對於黃雅詩《蝶舞》這張專輯,首先揚琴這種樂器本身的先天限制(因為聲音是斷續的,無法像提琴一般有張力),使得要編曲有一定難度,而林海的編曲卻顯的把揚琴的特質蓋過太多,讓我聽來覺得這並不是一張揚琴專輯。所以當年金曲獎雖有入圍卻沒得獎,這點我一點都不意外。
poyo
神人
文章: 333
註冊時間: 2002-08-11 08:00
來自: 台中縣潭子

文章 poyo »

呵呵...被您這樣一說
還真的有這種感覺耶!
不過還是覺得很好聽就是...

wowside 寫:以下的發言僅代表我個人主觀。

對於黃雅詩《蝶舞》這張專輯,首先揚琴這種樂器本身的先天限制(因為聲音是斷續的,無法像提琴一般有張力),使得要編曲有一定難度,而林海的編曲卻顯的把揚琴的特質蓋過太多,讓我聽來覺得這並不是一張揚琴專輯。所以當年金曲獎雖有入圍卻沒得獎,這點我一點都不意外。
meou
大師
文章: 75
註冊時間: 2002-09-03 08:00
來自: 東森幼幼~~草莓班

文章 meou »

您對於揚琴特色的看法
我自己是學國樂的這裡我忍不住必須說一點話..
您說的可以說的是很對也可以是很不對


擊弦樂器普遍音色上的缺點就是缺少連續感
(不過拿提琴與揚琴比簡直是兩碼子事!根本是不同系統)
說句公平話,中國樂器裡,擊弦部分的樂器的確較於西方擊弦樂器來的不圓融
最主要是受限於共鳴箱的設計所導致
一開始不了解國樂器特色的人會認為不連續性這是琵琶,阮,揚琴等等的缺點

我在接觸國樂之前也是這樣的想法,尤其是從小到大都是接觸西樂教育的情形下
直到我深入了解後,發現這根本不是問題,
就是中國擊絃樂器所表現出來的"顆粒感"
才有所謂的中國風味
如果要增加綿密感配合樂曲
就是從兩方面改進,一是增加共鳴箱,二是利用演奏技巧彌補
加大琵琶或是阮的共鳴箱,或許會變得像是吉他,
加大揚琴的共鳴箱說不定會更像鋼琴

這或許是可以去嘗試的一個方向,不過做出來就已經不是原本的樂器了
況且如此,也不是我們所熟係的中國風,而且意義也不大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新笛,出現時間也是上百年
它是吸收長笛的優點製成,但是我問問你們大家
有聽過幾次新笛的演奏會及唱片?
它非常好聽,但是既然要用新笛的聲音為何不直接用長笛?這才是癥結所在!

揚琴是一個很好聽的樂器,通常它的定位常被擺在伴奏\r
如果要將它作為主奏,就要加強其主絃律特色
透過熟練不間斷的敲擊就可產生效果,琵琶也是一樣道理\r

也許很多人喜歡風潮出的唱片\r
這裡我要說一些個人看法,以上面的事實陳述無關,如果各位大大要是不認同
我先說聲抱歉了,請你們別見怪.多多海涵

嚴格來說,風潮(金革更過分些)唱片非常的有一套,還有點賊
他瞄準了一些聽膩商業芭樂歌消費者市場
提供了一些其實沒什麼成本,錄音次級,編曲製作次級,演奏家次級的另類唱片
偶有佳作也是出現在一些名曲重編奏的為多,或是代理國外一些獨樹一格音樂家
剩下的就是玩稿怪的東西(林海很熟這套)
我為什麼這麼說,先讓我解釋一下

會彈鋼琴,琵琶,陶笛的廉價勞工何其多,
很容易找到人代言,不需請到名家(省了一筆)
曲目上拿現有名曲,或是玩玩搞怪遊戲(作曲費省了一筆)
包裝促銷上,也是刻意營造一種氣氛,擺在金X堂裡啦..也是書店的一種互惠行為
(我相信全台金X堂會比全台唱片行少..舖貨成本省一筆)

我以前有個長輩跟我說過,但我不能說一定是真的
一張唱片賣300,成本大概只有十分之一,
這也是就算唱片業蕭條,唱片公司還是很熱衷出芭樂流行歌
因為幾萬張就可以回本,超過十萬就是超級大賣
歌手領個百萬也不是不可能

總而言之
隨便代理一些名不見經傳,或是只要會演奏的人讓他出張唱片
風格弄得很清新
大概可以有一定銷售量
加上利用之前的省錢策略
不用賣多也是穩賺不賠
但我看不出風潮金革這樣搞能弄出什麼經典之作
頂多是飯後娛樂之輩,難登大雅之堂殿
那些買的人知道他們買的唱片,是否有所謂經典的價值,
還是只是中了唱片公司營造出來的附庸風雅策略?
不過這是一種手段,音樂個人喜好也不同..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沒什麼不對的..
只是知道他們的花樣後,總覺得消費者為了聽幾首喜愛的音樂.
卻墬入這種耍人遊戲當中,讓我感到很不值...

還有林海的編曲實在讓我頗有微詞
往往是搞怪大於創新,玩過頭的結果只是扼殺了他原先的好創意
《琵琶相》,《蝶舞》都是這種感覺
全然不是樂器本身之罪阿!

我個人認為,這些公司裡,雨果的志節我是推崇些
至少我覺得他是肯為一些少數音樂愛好者推出一些極冷門唱片(真的賣的不多)
才像是為了非主流,民族,古典音樂迷服務
也會注重實力唱匠演奏家的採用,錄音技術也有跟上時代
從以前的24K金蝶,到現在也有出24bit XRCD的片子

PS:補充一下,揚琴=洋琴
本來就不是中國土產樂器,演奏異國風情自是他強項
但是在中國的發展中,給了它新生命

如果有耐心看完我牢騷的大大
煩請再看看這篇吧!謝謝!
還給大家一個正確的音樂觀吧~

http://suona.com/interest/20031020.htm
chengi
神人
文章: 218
註冊時間: 2001-12-07 08:00
聯繫:

文章 chengi »

我覺得風潮比較好的在於自然音樂,ex: 海洋、森林....
我對金革大部分的CD評價更低

國內唱片公司我推薦 大大樹
http://www.treesmusic.com/welcome.html

客家音樂 我推薦 阿淘
http://xxx.itaiwan.net/ato/
有線上完整試聽
wowside
初學者
文章: 20
註冊時間: 2002-01-24 08:00
來自: 雷姆斯汀城堡

文章 wowside »

您對於揚琴特色的看法
我自己是學國樂的這裡我忍不住必須說一點話..
您說的可以說的是很對也可以是很不對
我是讀電機的,音樂素養自然很低,在這裡只是以一個不專業的聆聽者角度說話,我不懂樂器更不會演奏,說話自然比較不精準。歡迎指教。
擊弦樂器普遍音色上的缺點就是缺少連續感
(不過拿提琴與揚琴比簡直是兩碼子事!根本是不同系統)
說句公平話,中國樂器裡,擊弦部分的樂器的確較於西方擊弦樂器來的不圓融
最主要是受限於共鳴箱的設計所導致
一開始不了解國樂器特色的人會認為不連續性這是琵琶,阮,揚琴等等的缺點
我是以自認的揚琴聲音特質來說,並不是說那是揚琴的缺點。
我在接觸國樂之前也是這樣的想法,尤其是從小到大都是接觸西樂教育的情形下
直到我深入了解後,發現這根本不是問題,
就是中國擊絃樂器所表現出來的"顆粒感"
才有所謂的中國風味
如果要增加綿密感配合樂曲
就是從兩方面改進,一是增加共鳴箱,二是利用演奏技巧彌補
加大琵琶或是阮的共鳴箱,或許會變得像是吉他,
加大揚琴的共鳴箱說不定會更像鋼琴

這或許是可以去嘗試的一個方向,不過做出來就已經不是原本的樂器了
況且如此,也不是我們所熟係的中國風,而且意義也不大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新笛,出現時間也是上百年
它是吸收長笛的優點製成,但是我問問你們大家
有聽過幾次新笛的演奏會及唱片?
它非常好聽,但是既然要用新笛的聲音為何不直接用長笛?這才是癥結所在!

揚琴是一個很好聽的樂器,通常它的定位常被擺在伴奏\r
如果要將它作為主奏,就要加強其主絃律特色
透過熟練不間斷的敲擊就可產生效果,琵琶也是一樣道理\r
我想說的就是林海的編曲恰恰違背了這點,許多首樂曲往往幾乎感受不到揚琴的存在了,甚為可惜。\r
也許很多人喜歡風潮出的唱片\r
這裡我要說一些個人看法,以上面的事實陳述無關,如果各位大大要是不認同
我先說聲抱歉了,請你們別見怪.多多海涵

嚴格來說,風潮(金革更過分些)唱片非常的有一套,還有點賊
他瞄準了一些聽膩商業芭樂歌消費者市場
提供了一些其實沒什麼成本,錄音次級,編曲製作次級,演奏家次級的另類唱片
偶有佳作也是出現在一些名曲重編奏的為多,或是代理國外一些獨樹一格音樂家
剩下的就是玩稿怪的東西(林海很熟這套)
我為什麼這麼說,先讓我解釋一下

會彈鋼琴,琵琶,陶笛的廉價勞工何其多,
很容易找到人代言,不需請到名家(省了一筆)
曲目上拿現有名曲,或是玩玩搞怪遊戲(作曲費省了一筆)
包裝促銷上,也是刻意營造一種氣氛,擺在金X堂裡啦..也是書店的一種互惠行為
(我相信全台金X堂會比全台唱片行少..舖貨成本省一筆)

我以前有個長輩跟我說過,但我不能說一定是真的
一張唱片賣300,成本大概只有十分之一,
這也是就算唱片業蕭條,唱片公司還是很熱衷出芭樂流行歌
因為幾萬張就可以回本,超過十萬就是超級大賣
歌手領個百萬也不是不可能

總而言之
隨便代理一些名不見經傳,或是只要會演奏的人讓他出張唱片
風格弄得很清新
大概可以有一定銷售量
加上利用之前的省錢策略
不用賣多也是穩賺不賠
但我看不出風潮金革這樣搞能弄出什麼經典之作
頂多是飯後娛樂之輩,難登大雅之堂殿
那些買的人知道他們買的唱片,是否有所謂經典的價值,
還是只是中了唱片公司營造出來的附庸風雅策略?
不過這是一種手段,音樂個人喜好也不同..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沒什麼不對的..
只是知道他們的花樣後,總覺得消費者為了聽幾首喜愛的音樂.
卻墬入這種耍人遊戲當中,讓我感到很不值...
Agree!不過金革出了一些古典音樂演奏會的CD&DVD我覺得還不錯。
還有林海的編曲實在讓我頗有微詞
往往是搞怪大於創新,玩過頭的結果只是扼殺了他原先的好創意
《琵琶相》,《蝶舞》都是這種感覺
全然不是樂器本身之罪阿!

我個人認為,這些公司裡,雨果的志節我是推崇些
至少我覺得他是肯為一些少數音樂愛好者推出一些極冷門唱片(真的賣的不多)
才像是為了非主流,民族,古典音樂迷服務
也會注重實力唱匠演奏家的採用,錄音技術也有跟上時代
從以前的24K金蝶,到現在也有出24bit XRCD的片子

PS:補充一下,揚琴=洋琴
本來就不是中國土產樂器,演奏異國風情自是他強項
但是在中國的發展中,給了它新生命

如果有耐心看完我牢騷的大大
煩請再看看這篇吧!謝謝!
還給大家一個正確的音樂觀吧~

http://suona.com/interest/20031020.htm
感謝!
meou
大師
文章: 75
註冊時間: 2002-09-03 08:00
來自: 東森幼幼~~草莓班

文章 meou »

wowside 寫:
您對於揚琴特色的看法
我自己是學國樂的這裡我忍不住必須說一點話..
您說的可以說的是很對也可以是很不對
我是讀電機的,音樂素養自然很低,在這裡只是以一個不專業的聆聽者角度說話,我不懂樂器更不會演奏,說話自然比較不精準。歡迎指教。

抱歉~我完全沒有責怪您的意思
我不敢說我的國樂底子很好..只是越學越覺得自己以前的想法時在荒謬
以為國樂都是那總吵雜無章的東西..越了解越發現長年處在西樂教育環境中
卻忘了國樂的另外一種美..所以我現在有機會..就會急了些
希望各位朋友了解音樂的美是不分國界的,能將我對國樂認識的觀念跟大家擅揚
是我的小心願~互相指教求進步..謝謝

擊弦樂器普遍音色上的缺點就是缺少連續感
(不過拿提琴與揚琴比簡直是兩碼子事!根本是不同系統)
說句公平話,中國樂器裡,擊弦部分的樂器的確較於西方擊弦樂器來的不圓融
最主要是受限於共鳴箱的設計所導致
一開始不了解國樂器特色的人會認為不連續性這是琵琶,阮,揚琴等等的缺點
我是以自認的揚琴聲音特質來說,並不是說那是揚琴的缺點。

我的措辭不好,先說聲對不起
這部份的認知有點主觀的問題在
喜愛連續音..直接聽二胡曲或是提琴曲不是更好
跟我剛才說的一樣,在我初學琵琶時
我也對於琵琶的音色不連續限制感到遺憾
試著去改進的話,說不定會把琵琶改成曼陀鈴或是吉他的樣子
也失去音色本質了,或許就變成另一種樂器
總之,這種限制不是一種限制是一種樂器時代演變到今日的結果
有他不同的美存在...能在有良好觀念之下,再來挑剔
會比較公平的..是吧~

我在接觸國樂之前也是這樣的想法,尤其是從小到大都是接觸西樂教育的情形下
直到我深入了解後,發現這根本不是問題,
就是中國擊絃樂器所表現出來的"顆粒感"
才有所謂的中國風味
如果要增加綿密感配合樂曲
就是從兩方面改進,一是增加共鳴箱,二是利用演奏技巧彌補
加大琵琶或是阮的共鳴箱,或許會變得像是吉他,
加大揚琴的共鳴箱說不定會更像鋼琴

這或許是可以去嘗試的一個方向,不過做出來就已經不是原本的樂器了
況且如此,也不是我們所熟係的中國風,而且意義也不大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新笛,出現時間也是上百年
它是吸收長笛的優點製成,但是我問問你們大家
有聽過幾次新笛的演奏會及唱片?
它非常好聽,但是既然要用新笛的聲音為何不直接用長笛?這才是癥結所在!

揚琴是一個很好聽的樂器,通常它的定位常被擺在伴奏\r
如果要將它作為主奏,就要加強其主絃律特色
透過熟練不間斷的敲擊就可產生效果,琵琶也是一樣道理\r
我想說的就是林海的編曲恰恰違背了這點,許多首樂曲往往幾乎感受不到揚琴的存在了,甚為可惜。\r
也許很多人喜歡風潮出的唱片\r
這裡我要說一些個人看法,以上面的事實陳述無關,如果各位大大要是不認同
我先說聲抱歉了,請你們別見怪.多多海涵

嚴格來說,風潮(金革更過分些)唱片非常的有一套,還有點賊
他瞄準了一些聽膩商業芭樂歌消費者市場
提供了一些其實沒什麼成本,錄音次級,編曲製作次級,演奏家次級的另類唱片
偶有佳作也是出現在一些名曲重編奏的為多,或是代理國外一些獨樹一格音樂家
剩下的就是玩稿怪的東西(林海很熟這套)
我為什麼這麼說,先讓我解釋一下

會彈鋼琴,琵琶,陶笛的廉價勞工何其多,
很容易找到人代言,不需請到名家(省了一筆)
曲目上拿現有名曲,或是玩玩搞怪遊戲(作曲費省了一筆)
包裝促銷上,也是刻意營造一種氣氛,擺在金X堂裡啦..也是書店的一種互惠行為
(我相信全台金X堂會比全台唱片行少..舖貨成本省一筆)

我以前有個長輩跟我說過,但我不能說一定是真的
一張唱片賣300,成本大概只有十分之一,
這也是就算唱片業蕭條,唱片公司還是很熱衷出芭樂流行歌
因為幾萬張就可以回本,超過十萬就是超級大賣
歌手領個百萬也不是不可能

總而言之
隨便代理一些名不見經傳,或是只要會演奏的人讓他出張唱片
風格弄得很清新
大概可以有一定銷售量
加上利用之前的省錢策略
不用賣多也是穩賺不賠
但我看不出風潮金革這樣搞能弄出什麼經典之作
頂多是飯後娛樂之輩,難登大雅之堂殿
那些買的人知道他們買的唱片,是否有所謂經典的價值,
還是只是中了唱片公司營造出來的附庸風雅策略?
不過這是一種手段,音樂個人喜好也不同..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沒什麼不對的..
只是知道他們的花樣後,總覺得消費者為了聽幾首喜愛的音樂.
卻墬入這種耍人遊戲當中,讓我感到很不值...
Agree!不過金革出了一些古典音樂演奏會的CD&DVD我覺得還不錯。

怎麼說呢..我前段有提過,風潮金革的偶有佳作都是出現在代理國外的部份
這又有個問題了,我要買國外演奏會,國外名家的唱片..
風潮金革出的還輪得的到我去買嗎?
舉例來說,馬友友的有出金格版以及DECCA版
您要買哪一家出的?風潮金革出的,我能相信他們的錄音保證嗎?
這品牌在於經典樂上能給我信心嗎?
我認為還是有點商確的空間...

還有林海的編曲實在讓我頗有微詞
往往是搞怪大於創新,玩過頭的結果只是扼殺了他原先的好創意
《琵琶相》,《蝶舞》都是這種感覺
全然不是樂器本身之罪阿!

我個人認為,這些公司裡,雨果的志節我是推崇些
至少我覺得他是肯為一些少數音樂愛好者推出一些極冷門唱片(真的賣的不多)
才像是為了非主流,民族,古典音樂迷服務
也會注重實力唱匠演奏家的採用,錄音技術也有跟上時代
從以前的24K金蝶,到現在也有出24bit XRCD的片子

PS:補充一下,揚琴=洋琴
本來就不是中國土產樂器,演奏異國風情自是他強項
但是在中國的發展中,給了它新生命

如果有耐心看完我牢騷的大大
煩請再看看這篇吧!謝謝!
還給大家一個正確的音樂觀吧~

http://suona.com/interest/20031020.htm
感謝!

太客氣了,我希望大家開始對國樂有正面的認識
學音樂的人不善言語的多
我希望自己所知的部份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