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那麼多人都在說48kHz取樣率可以錄得人們聽到的所有聲音...

討論MP3、WAV、MIDI、WMA甚至其他數位音訊的播放、製作、轉換等。

版主: DearHoney

頭像
巨熊
神人
文章: 2741
註冊時間: 2001-04-17 08:00
來自: 臥熊崗
聯繫:

怎麼那麼多人都在說48kHz取樣率可以錄得人們聽到的所有聲音...

文章 巨熊 »

近日看到多篇關於音響的文章, 內容大致上都是說: 48kHz最高可以錄取24kHz的聲音, 24kHz包含了人所能聽到的範圍, 因此, 取樣率再高人也分辨不到. 怎麼人們老是認為48kHz取樣率可以錄得人們聽到的所有聲音?

雖說以48kHz的取樣率理論上的確可以還原出24kHz的聲波, 然而, 那並不表示那就足以錄取人們聽到的所有聲音. 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把PCM取樣看得太完美, 還是完全不知道PCM取樣的缺點? 也許他們是把過去教科書中說20kHz的聽覺上限混淆了.
JamesT
神人
文章: 1347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文章 JamesT »

假若人確實只能聽到 20kHz, 那麼 48kHz 取樣就確實可以記錄下全部人所能聽到的聲音訊號... 這是無庸置疑的吧...
頭像
巨熊
神人
文章: 2741
註冊時間: 2001-04-17 08:00
來自: 臥熊崗
聯繫:

文章 巨熊 »

JamesT 寫:假若人確實只能聽到 20kHz, 那麼 48kHz 取樣就確實可以記錄下全部人所能聽到的聲音訊號... 這是無庸置疑的吧...
我提出的問題就在這裡. 以正弦波測試的話, 這的確是事實. 可是, 那是低估了人的聽覺.

讀生物科的人應該知道, 耳蝸對不同頻率都有反應. 讀人工智能的人, 也該知道人腦極大規模並行運算的能力. 另外的一些醫學研究說明人接收的數據比我們想像中大量很多, 大腦會作適量簡化才可進行處理. 簡化及分析能力因人而異, 而且有部分是可以透過學習改變的. 有人天生缺少了簡化資訊的能力, 成為了罕有的超級天才: 有人在彈奏鋼琴就有驚人的才華, 任何陌生的樂曲只聽一遍就可完美地彈奏, 可是那人卻有語言障礙. 有人只要坐直昇機在倫敦上空看數秒鐘, 之後就可像拍照般把整個城市都繪畫出來, 可是那人卻有閱讀障礙.

人聽聲音時收集到的, 即使經過了簡化, 也肯定不如48kHz PCM取樣那麼少. 也沒有那種時脈引起的明顯取樣位置問題. 舉一例子, 我們的聽覺不會因為時脈關係, 令取樣位置落在不理想的位置, 使整體波形的水平得不到正確的量度.

另外, 從超級天才的醫學研究可以知道, 人的感觀系統可以有多厲害. 配合適當的訓練及學習, 我們的能力往往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你會分辨FM跟CD嗎? 你會分辨MP3跟CD嗎? 你會分辨同一套CD機在不同耳機或喇叭上播放的品質嗎? 你會分辨同一套耳機或喇叭配不同上CD機播放的品質嗎? 你會分辨相同音效晶片在配不同PCB時播放CD有沒有分別嗎? 做到愈高層次, 是因為耳蝸發達了嗎? 不, 那是我們在簡化資訊上改變了.

回到根本的問題, 不少人就是相信了那個正弦波聆聽測試的極限, 同時又高估了PCM取樣的能力, 而否定了聽覺有更大的潛能, 也因此沒有再探究下去.
頭像
巨熊
神人
文章: 2741
註冊時間: 2001-04-17 08:00
來自: 臥熊崗
聯繫:

文章 巨熊 »

也許我們當中有不少人認為DVD-Audio及SACD是多餘的, 認為那些說黑膠唱片音質優於CD的人是吹牛的, 但是事實上, 感覺到當中分別的人確實存在.
bennetng
神人
文章: 665
註冊時間: 2001-05-07 08:00
來自: 香港
聯繫:

文章 bennetng »

如果說 48khz 和更高的 sample rate 有聽覺上的分別, 而又要提出證據的話, 那應該是時間反應上的分別...

從站上的 RMAA 資料庫來看, DAC 會把 44.1khz 取樣的聲音在 20khz 左右給濾掉, 48khz 取樣的聲音則會在 22khz 左右給濾掉, 這種 filter 會造成時間性的影響, 比如說原本只是一個 sample 有反應, 但 filter 過後就會影響一大堆 sample

在數位的環境下 src 都會造成類似的影響

如果造一條 square wave 然後播放的話, 在播放完畢後我會聽到「餘震」, 但我不能確定那是 sample 位置的問題還是我的耳機/喇叭的問題, 因為我只是在用一些爛器材

但平時聽音樂的話不會有這種感覺

不過小弟認為強調一兩個 sample 的位置的是沒有大作用的, 我們聽音樂是一個個片段去聽, 起碼十多 ms (這只是個人推斷, 而且也要視乎音樂類型) 的 sample 加起上來才有聽覺上的意義, 比如說我們看圖也是看紋理, 看物件, 而不是一個一個 pixel 去看吧?

參考資料
http://www.pcavtech.com/techtalk/upsample/index.htm
http://www.dcsltd.co.uk/papers/aes97ny.pdf
頭像
巨熊
神人
文章: 2741
註冊時間: 2001-04-17 08:00
來自: 臥熊崗
聯繫:

文章 巨熊 »

談起Filter, 你以為類比式的Low Pass Filter, 跟PCM取樣後, 轉換至Frequency Domain經Filter後再還原至PCM經DAC輸出, 會有甚麼差異呢?
小酒蟲
神人
文章: 362
註冊時間: 2001-11-15 08:00
來自: 孤寂加州
聯繫:

文章 小酒蟲 »

舉一些少數超級天才特例來佐證,會不會太偏頗了些?

人不是機器,所以每個人能聽(感受)到的程度不同,而在工業上本來就不可能為了一些特例而去做無限上綱的機器出來。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bennetng
神人
文章: 665
註冊時間: 2001-05-07 08:00
來自: 香港
聯繫:

文章 bennetng »

談起Filter, 你以為類比式的Low Pass Filter, 跟PCM取樣後, 轉換至Frequency Domain經Filter後再還原至PCM經DAC輸出, 會有甚麼差異呢?
我的類比知識很貧乏, 主要是因為沒有好的器材去做測試 (例如用 analog loopback 的方法去試試那個 impulse response)

所以無法回答這麼難的問題 :cry:
頭像
巨熊
神人
文章: 2741
註冊時間: 2001-04-17 08:00
來自: 臥熊崗
聯繫:

文章 巨熊 »

小酒蟲 寫:舉一些少數超級天才特例來佐證,會不會太偏頗了些?

人不是機器,所以每個人能聽(感受)到的程度不同,而在工業上本來就不可能為了一些特例而去做無限上綱的機器出來。
不要看到"超級天才", 就以為那是特例. 你真的瞭解我舉出這例子的真正意義麼? 我這樣說絕不表示音響應當針對"超級天才"來製作. 那些"超級天才"的例子, 說明了眼及耳收集回來的訊息比我們想像的都要多, 我們的腦袋才是真正的限制所在.

我不是說大家要變成"超級天才"才可欣賞到音樂的細節. 只是想大家知道, 不能與不懂得是兩回事. 事實上, 我們腦袋如何處理聽回來的訊息, 是可以改變的. 你認為各位待在這裡的金耳朵, 是天生就會品評音樂及喇叭嗎? 十年前你不懂欣賞音響系統, 不會評別人的錄音品質, 今天卻很在行是因為你的耳朵發育了嗎? 那是學習啊. 透過學習, 我們知道欣賞音響系統要留意甚麼, 也懂得如何表達當中的分別.

回到根本的問題, 我想指出的是48kHz的取樣並不足以包含人所能聽到及分辨到的聲音. 問題之一是人們高估了PCM格式的能力, 也低估了人的聽力. 大家兒時也許已做過聽力測試, 知道也體會聽覺對頻率反應的上限. 然而, 那個測試的結果不足以指出48kHz PCM取樣可以包含人所能聽到的所有內容.
JamesT
神人
文章: 1347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文章 JamesT »

並非 48kHz 無法包含人所能聽到的所有內容, 在數學上它是夠的... 問題只不過是 A/D 和 D/A 沒有無限的精度和完美的濾波器, 以致於在轉換過程中引致了些許的誤差。現今各家頂尖的數位音訊產品, 都是在朝著理想 Nyquist 取樣轉換的目標這個方向在走, 48kHz 取樣就很夠了, 只不過那種東西很貴就是了...

另外, 人類聽覺的確有很大一部份控制在大腦, 但是不是一切都可以經由學習來改變的... 大腦的功能是靠神經網路的建立來決定, 有些是幾乎無法改變的, 比方說人到了少年以後, 幾乎就不可能經由學習而獲得絕對聽覺; 另外, 聽覺器官隨年齡增長, 是會有退化的傾向, 大部份的中年人聽力都會有明顯比年輕時候差的情況, 這不是學習可以補救的。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