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ter Correction

討論MP3、WAV、MIDI、WMA甚至其他數位音訊的播放、製作、轉換等。

版主: DearHoney

tmjiang
初學者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01-04-15 08:00
來自: 台中
聯繫:

文章 tmjiang »

本文真是集精華之大成, 非常適合技術知識的入門. 可是其中提及有關Jitter Correction的部分卻有點混淆.
本來我寫了一大堆, 不過因為session timeout的關係消失了, 欲哭無淚之下, 只好先把有問題的部分按照將要討論的部分用斜體標出來. 至於討論內容, 呃, 等我恢復一下精力...:~ 如果有高人路過也請逕自指點一二, 謝謝.

"Jitter一般翻譯作<I>時基誤差</I>"

"在普通的CD Player中,由於讀取機構是<I>由資料流量來判斷轉速是否合宜,而電路的工作時脈又是以讀出的一連串數位訊號的多少來決定</I>,因此當轉速不穩定時,每秒讀出的資料數量就有誤差,而電路工作時脈就受到影響,由電路工作時間所決定的各個取樣點的出現時間與實際的時間就產生誤差,這就是jitter的成因。"

"還有很多影響工作時脈的原因都可能造成jitter,例如CD的重量與厚度是否均勻影響<I>轉動</I>穩定性,<I>反射面</I>的材質,CD轉盤到DAC之間的<I>連接線</I>,都會造成jitter而影響<I>音質</I>。"

"要避免jitter發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I>re-clock</I>,將接收的數位訊號先存到<I>緩衝記憶體</I>中,然後用一個<I>精準的時鐘</I>重新排列這些數位訊號,並且讓後續的數位電路都以這個時鐘為運作基準。有些Hi-End器材使用不同於一般S/PDIF的單線數位傳輸介面,加入包含時鐘訊號的接線用意即在此。"

"先準備一張音樂CD,然後複製成另外一張,並用抓音軌軟體<I>保證這兩張CD的資料內容是相同的</I>,可是放到CD Player中聆聽,卻發現兩張CD的<I>音質有很大差異</I>。"

"我們發現數位錄音的結果與直接抓音軌的<I>資料內容相同</I>,也就是說CD Player讀取並沒有問題,<I>影響音質的主要原因是jitter</I>。"

"接下來要解決的是jitter的問題。影響的jitter層面很廣,舉凡燒錄的<I>速度</I>,空片的材質,燒錄機的電源等都會影響。筆者參考日本的燒片測試網站http://www.ne.jp/asahi/fa/efu/media/media.html後發現以水藍片的jitter較小,金片最大,而不同的燒錄機各有jitter最低的燒錄倍速。為了降低jitter我們建議購買日製That's水藍片或是三菱湛藍片並且調整燒錄速度求取最佳狀況,而且避免開啟Just-Link或是Burn-Proof以免造成<I>資料斷層</I>。很可惜的是雖然經過這一連串的努力,燒錄出來的片子跟原版CD還是有所差異,所以為了尊重著作權與音質表現,請大家還是支持原版CD。不過台灣很多盜版音樂CD的jitter很大造成音質跟原版片有很大的差異,我們發現用以上的方法燒出來的片子聲音還比較好。這也告訴我們<I>jitter是可以在事後處理加以改善的</I>。"

"這些軟體所謂的Jitter Correction其實是指光碟機會藉由<I>反覆讀取比對資料</I>來確保資料內容的正確性,主要是用來<I>對付有刮痕或是壓製時有問題的CD</I>,這個Jitter Correction的處理層面跟上述數位音樂的jitter不同,個人傾向改稱為<I>Error Correction</I>。"



<!-- Edit Notice Start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在 2001-07-06 04:07 被 tmjiang 編輯過 ]</font><!-- Edit Notice End -->
LukeLo
神人
文章: 2100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文章 LukeLo »

關於Jitter本人認識不深,錯誤的部分還請賜教,期待您的回應。
tmjiang
初學者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01-04-15 08:00
來自: 台中
聯繫:

文章 tmjiang »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CHARSET=big5'>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Jitter 分為兩大類,發生於資料傳輸或DAC時的時基誤差,或 CD-Audio 讀取時因無法精確定位產生的偏移; 其 Correction 方式也隨之各異。前者可用獨立時脈作同步化校正,後者常以多次讀取比對定位。前者對音質有較大的影響,後者則無此疑慮。驗證音質的標準化方法可利用 ABX 雙盲比較法進行。'>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Jitter、Correction、DAC、CLV、CIRC、Pit、Land、Synchronize、Multi-read、ABX、Double-blind
'>
<TITLE>Jitter 二三事</TITLE>
</HEAD>
<BODY BGCOLOR='black',TEXT='lightgreen'>
<FONT COLOR='green'>
以下我開始按照原文內容間的關聯性分項作討論,但不再引用原文:
<HR>
<H2 ALIGN=CENTER><FONT FACE='標楷體' COLOR='red'>Jitter 二三事</FONT></H2>
<CENTER>
<FONT FACE='標楷體' SIZE='-1' COLOR='blue'>
<B>摘要</B>
Jitter 分為兩大類,發生於資料傳輸或DAC時的時基誤差,或 CD-Audio 讀取時因無法精確定位產生的偏移; 其 Correction 方式也隨之各異。前者可用獨立時脈作同步化校正,後者常以多次讀取比對定位。前者對音質有較大的影響,後者則無此疑慮。驗證音質的標準化方法可利用 ABX 雙盲比較法進行。

<B>關鍵字</B>:<I>Jitter、Correction、DAC、CLV、CIRC、Pit、Land、Synchronize、Multi-read、ABX、Double-blind</I>
</FONT>
</CENTER>
<OL TYPE='1'>
<LI>前言
Jitter 是一個常被混淆甚至誤用的籠統名詞,由於音響發燒友或是音軌抓取的不同需要,而一再地被提出來。以下幾點是收集自網路上的討論與相關格式介紹文章,重新整理而成。目的是針對 Jitter 的類型,Correction 的類型,應用時機,和 Jitter 與音質的關係等,作討論的拋磚引玉。

<LI>Jitter 類型
<OL TYPE='A'>
<LI>時基誤差式的 Jitter<SUP>(1)</SUP>
時基誤差是數位信號傳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時脈波形在達到臨界值前無論如何總需要一段時間增益或衰減,雖然理想中數位信號只有瞬間的開/關狀態,實際上因為物理性質的限制,時脈不可能沒有誤差。由於此處的尺度已經非常小,故誤差修正是採取週期性地同步校時法。
時基誤差其實又分為 Jitter 與 Wander ,分別對應脈衝跳動(開始太早)與游移(結束太晚)的現象,不過這在不同領域中習慣不同,聊備一格。另外,也有些地方稱此種 Jitter 為 Glitch。
以生活中的經驗舉例,這種 Jitter 導因於無可避免的觀測誤差,有如拿尺量物,尺本身的刻度誤差再加上量測原點定位上的誤差,只能力求誤差在某個容忍範圍內。換言之,只要誤差不會大於尺本身的精確度,就可以接受。
時基誤差式的 Jitter 在 CD-Audio 環境下產生的部分,主要是與類比數位轉換(DAC)相關的工作,包括信號傳輸過程,概觀論之就是撥放的過程。

<LI>CD-Audio(CDDA)規格引發的 Jitter<SUP>(2),(3),(4)</SUP>
當 CD player 讀取 CD 時,因為沒有可供定位的資訊,無法判斷每一首曲子開始與結束的精確位置。而這樣的設計在配合充分利用有限的sector空間,與定線速度(CLV)循序連續讀取螺旋狀音軌等先決條件下產生。一般讀取環境下並不會有問題。但在微觀的角度下看,讀取頭(pick-up)每次定位都有可能產生重疊(overlap)或缺口(gap)。在紅皮書中規範的容忍度是1/75秒,相當於一個block的長度。這樣的現象,一般稱為 Jitter。於是 CD 上可能預留音軌間隔,避免這種情況。在需要更高的精確度的情形下,就必須採取 Correction 的對策,這部分容後再議。
</OL>

<LI>Error,not Jitter
<OL TYPE='A'>
<LI>物理機械層次
CD player 的讀取頭,馬達,轉軸等部分的互動合作,反映出物理機械層次本身的極限。直觀的看法就是振動。也因為振動一詞語意在翻譯上的曖昧,使得 Jitter 被誤用在這個情形上。事實上無論是那一個環結造成數位信號讀取上的誤差,都將硬生生地成為一個錯誤(Error)。CD-Audio 在缺少EDC/ECC 的幫助下,僅能靠著 EFM 與 CIRC 的方式來修正。EFM 與 CIRC 藉著編碼方式的運用,有限度地驗證並回復資料。若是超出這個限度,錯誤將直接以爆音,跳針,無法讀取等方式顯現。要特別注意的是,這裡是針對正常 CD-Audio 撥放流程而言,其他情況則有不同的延伸探討。同時,必需補充說明的是,緩衝區記憶體在此開始發生功用,提供一個喘息的時間,作解碼與插值修正的運算。\r

<LI>光學讀取原理層次<SUP>(5)</SUP>
CD 以鍍模上蝕刻好的坑洞(pit)來記錄信號,讀取頭藉著反射的時差來定義0/1狀態。同樣地,透過緩衝區的讀取機制,可以有限度地避開這個層次上可能有的問題,絕大多數是 CD 狀態不夠理想,造成反射率不佳,色偏位移等。實際上則包含了讀取頭與 CD 表面的透光度,反射層材質,以及前述機械層次可能加乘上的干擾效果。
而在橘皮書定義的 CD-R/RW 環境中,以反射層上增加溝槽(groove),而透過染料變化形成的坑洞或平面(land),來定義0/1狀態。此種方式下,反射率遠不及直接在反射層上蝕刻坑洞的情形。這個難題的解決方案,將一併於下一節討論 Correction 方法時提及。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常見於 CD-R/RW 規格中有關 Pit/Land Jitter(3T) < 35ns 此類文字,Jitter 指的其實是 Pit/Land 的長度,Philips 公司規範的品質等級,由 3T~11T,T=0。281cm,這個單位是由基準線速度1。2m/sec定出來的,最短坑洞長則為 3T=0。843cm。說來可算是在光學讀取層次中造成 Jitter 一詞被誤用的出處。

<LI>週邊設備層次
在撥放環境中必定不止於 CD player 本身,還將包含信號傳輸,放大,整流,轉換等機制。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受到外力干擾,最常見的莫過於電磁造成的失真,像是電源或磁場造成的雜訊串音等。這裡面除去與時基誤差相關的部分後,其餘的疑難雜症並不應被稱為 Jitter。事實上,在這些情況下造成的任何資料變更往往難以復原,應直接視為 Error。
</OL>

<LI>Jitter Correction
<OL TYPE='A'>
<LI>時序同步化(synchronize)校正
為了解決時基誤差,最基本的作法是將時脈獨立傳送,透過分離並封裝,盡可能地隔絕干擾後,再與信號脈衝作同步化校正。

<LI>多次讀取(multi-read)比對
CD-Audio 在必要的情況下,將不再維持單倍速讀取,而將以較高的速度多次讀取某一目標,在緩衝區記憶體內比對讀入的frame是否相同,以判斷定位是否正確。
</OL>

<LI>Jitter Correction 應用時機
<OL TYPE='A'>
<LI>DAC/信號傳輸
此時的 Jitter 為時基誤差類,以時序同步化校正或其他更精密複雜的方式來修正。

<LI>音軌抓取
此時可能不單速讀取,可能不循序讀取,可能不連續讀取,因此往往需要多次讀取比對式的 Jitter Correction 輔助。

<LI>CD-R/RW 讀取
雖然同樣使用 CD player 撥放音樂,但由於 CD-R/RW 反射率不足,極有可能無法達到一定時間內必需讀取的資料量,因此將不再以單速讀取,改採多次讀取來完成目標。這裡的多次讀取感覺上比較接近一般 DiscMan 提供的短時間內防震功能,當然這只是一個類比,實際上依然有所不同。\r
</OL>

<LI>Jitter 與音質的關係
<OL TYPE='A'>
<LI>何謂音質
從數位資料的角度來看,只要資料與來源一致,品質就已經獲得保證。但這是資料的品質。音樂的品質要如何定量分析呢? 一般認為是無解的。於是我們轉向定性分析的路。若是透過人耳親身驗證,雖然難以直接量度,依舊有統計科學的幫助。

<LI>ABX 雙盲(Double Blind)音質比較測試<SUP>(6)</SUP>
首先,欲測試音樂品質者,應該接受 ABX 測試的訓練。ABX 測試是準備欲比較的一組兩個音源,A 為品質的對照組,作為基準; B 為品質的實驗組,待測。測試者先要能明確地由 A,B 兩者中辨認出高下,然後再聆聽一個黑箱狀態下的音源 X,此音源可能為 A 或 B; 以 ABX 的順序反覆訓練至每次皆能準確地辨認出 X 為止。
完成 ABX 訓練的測試者,才能夠保證具有一定程度的聽力水準,足以利用 ABX 雙盲比較來判斷所謂音樂的品質。
最後,將不同年齡層,不同背景,不同性別,與其他更多條件不同的測試者的評價統計,才能夠完成科學的,可信賴的音質比較分析。

<LI>Jitter 與音質
若依照本文前述所定義的 Jitter 類型,其實不難發現,CD-Audio 讀取時的 Jitter 並不會造成資料的錯誤,也不會造成訊號失真,僅是一種位移現象。在紅皮書規範下,這種 Jitter 不應被人耳所察覺。
但時基誤差式的 Jitter 則將廣泛地影響到整個撥放系統。於是同一張 CD,在不同的器材上,將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CD-R/RW 上的資料雖然可以透過各種控制來達到正確地複製,但由於 CD-R/RW 本身環境與原 CD-Audio 就已經有了根本上的不同,雖然 CD-Audio 格式引發的讀取時期 Jitter 可以被修正,但接下來的 DAC 與傳輸過程則有可能因為與標準 CD-Audio 讀取流程不同而造成不同的時基誤差式 Jitter。更進一步來說,時基誤差式的 Jitter 有可能成為一個無法重複驗證的交互作用系統,經過 DAC 或傳輸之後再現的類比訊號根本不可能一致。加上許多其實不屬於 Jitter 範圍的 Error 會在資料讀取完畢,進入撥放流程時才產生,所以很難保證一模一樣的複製。事實上,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必然的現象。
</OL>

<LI>結論
追求 Hi-end 品質的音響發燒友可能非常在意的是時基誤差式的 Jitter,然而這個 Correction 其實是不可能的任務,某種程度上還非做假美化不可,於是此類 Jitter Correction 與音質的關係,只能鄉愿地歸結於各人喜好。
常做音軌抓取以進行後置處理或複製的玩家,只要好好地處理 CD-Audio 讀取時期因為格式上的限制而發生的 Jitter,無論是降速讀取,使用 firmware 或 software Jitter Correction,或是避免使用非循序,非連續的讀取方式如 Burst Mode 或 Burn-Proof/Just-Link 等技術,並注意音軌間是否有缺口等細節,完全複製出在資料層面上相同的數位音樂資料是有可能的。但若是 CD-R/RW 複製則要進一步考慮反射率等品質問題。

<LI>參考資料
<OL>
<LI><A HREF='http://www.stdtime.gov.tw/chinese/d-3.h ... 步之量測與查核</A>
<LI><A HREF='http://sun.tchcvs.tc.edu.tw/~apple222/cd-rom.htm'>CD 規格書</A>
<LI><A HREF='http://www.dearhoney.idv.tw/MP3/CDDAext ... n.htm'>什麼是 Jitter Correction?</A>
<LI><A HREF='http://bbs.ee.ntu.edu.tw/boards/Audiophile/'>台大電機 Maxwell BBS Audiophile 版精華區</A>
<LI><A HREF='http://www.pcno1.com.tw/index-51.cfm?sh ... o-Balanced Writing飛利浦專利智慧型燒錄科技</A>
<LI><A HREF='http://www.pcabx.com/'>PC ABX Web Site</A>
</OL>
</FONT>
</HTML>

<!-- Edit Notice Start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在 2001-07-06 13:36 被 tmjiang 編輯過 ]</font><!-- Edit Notice End -->
LukeLo
神人
文章: 2100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文章 LukeLo »

真高興能拋磚引玉。 :) 我想我對Jitter的了解實在是太片面了,沒有清楚分辨時基誤差式的Jitter和CDDA規格引發的Jitter,還好觀念上的認知是一致的,只是我比較傾向直接成CDDA規格引發的 Jitter為Error。其實我對於讀取機構造成的jitter還有一些疑問,留待全盤了解後將會適度修正內文。
<!-- Edit Notice Start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在 2001-07-06 12:48 被 LukeLo 編輯過 ]</font><!-- Edit Notice End -->
tmjiang
初學者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01-04-15 08:00
來自: 台中
聯繫:

文章 tmjiang »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只是我比較傾向直接成CDDA規格引發的 Jitter為Error。其實我對於讀取機構造成的jitter還有一些疑問,留待全盤了解後將會適度修正內文。
</FONT><!-- BBCode Quote End -->

CDDA 規格造成的 Jitter 之所以不叫 Error 是因為在紅皮書容忍度內發生的位移, 於單速連續撥放時不會產生影響. 這個現象要被稱之為 Error 會有兩個層次: 一個是當位移超出容忍度時, 非作 Correction 不可了, 此時就會變成 Error Correction 而非 Jitter Correction. 這部分又有 forware/backware Error Correction 等等; 另一個就是在強烈需要數位資料一致的情況, 任何位移量都不被允許, 於是對這種情況的需求下, Jitter 可被視為 Error, 不過一般軟體的習慣還是稱為 Jitter, 畢竟這是 special case.
讀取機構造成的通常都已經嚴重到超出 Jitter 範圍, 跟上述的第一類情況相似, 也可說是其延伸.
以上是我的認知.
^_^
LukeLo
神人
文章: 2100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文章 LukeLo »

最近讀了一些CD編碼和讀取機構的書籍,比較您的文章我還是有很多疑問,畢竟有些地方我真的不知道哪裡寫錯了,現在列出請您指正。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還有很多影響工作時脈的原因都可能造成jitter,例如CD的重量與厚度是否均勻影響<I>轉動</I>穩定性,<I>反射面</I>的材質,CD轉盤到DAC之間的<I>連接線</I>,都會造成jitter而影響<I>音質</I>。"
</FONT><!-- BBCode Quote End -->
依照您的文章,這些都屬於Error吧?但是關於連接線我仍然認為是Jitter。您的文章提到CD-R之所以音質與原版不同是因為反射率不足造成"資料錯誤",問題是JamesT用Rotel RCD-971+CardDeluxe錄音的實驗證明不是資料錯誤的問題,但是用971播放CDR音質就是與原版片不同,且當時使用的訊號線只是普通的TV Cable,請問您要怎麼解釋?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要避免jitter發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I>re-clock</I>,將接收的數位訊號先存到<I>緩衝記憶體</I>中,然後用一個<I>精準的時鐘</I>重新排列這些數位訊號,並且讓後續的數位電路都以這個時鐘為運作基準。有些Hi-End器材使用不同於一般S/PDIF的單線數位傳輸介面,加入包含時鐘訊號的接線用意即在此。"
</FONT><!-- BBCode Quote End -->
這部分誠實來講我幾乎都是用猜的,還請您告知正確的做法。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先準備一張音樂CD,然後複製成另外一張,並用抓音軌軟體<I>保證這兩張CD的資料內容是相同的</I>,可是放到CD Player中聆聽,卻發現兩張CD的<I>音質有很大差異</I>。"
</FONT><!-- BBCode Quote End -->
這部分描述的是客觀事實,請問哪裡有問題?我所謂的資料完全相同是說用EAC抓到的wave檔bit by bit相同,連offset問題也沒有。我們也曾經用CloneCD以DAO方式來複製音樂CD,發現雖然能確保C1/C2/subcode相同,但還是有Offset。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我們發現數位錄音的結果與直接抓音軌的<I>資料內容相同</I>,也就是說CD Player讀取並沒有問題,<I>影響音質的主要原因是jitter</I>。"
</FONT><!-- BBCode Quote End -->
或許我該改口主要原因是時基誤差式的Jitter?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接下來要解決的是jitter的問題。影響的jitter層面很廣,舉凡燒錄的<I>速度</I>,空片的材質,燒錄機的電源等都會影響。筆者參考日本的燒片測試網站http://www.ne.jp/asahi/fa/efu/media/media.html後發現以水藍片的jitter較小,金片最大,而不同的燒錄機各有jitter最低的燒錄倍速。為了降低jitter我們建議購買日製That's水藍片或是三菱湛藍片並且調整燒錄速度求取最佳狀況,而且避免開啟Just-Link或是Burn-Proof以免造成<I>資料斷層</I>。很可惜的是雖然經過這一連串的努力,燒錄出來的片子跟原版CD還是有所差異,所以為了尊重著作權與音質表現,請大家還是支持原版CD。不過台灣很多盜版音樂CD的jitter很大造成音質跟原版片有很大的差異,我們發現用以上的方法燒出來的片子聲音還比較好。這也告訴我們<I>jitter是可以在事後處理加以改善的</I>。"
</FONT><!-- BBCode Quote End -->
燒錄的速度?有疑問嗎?這是那個日本網站的測試結果。關於資料斷層我主要想表達的是Burn-Proof和JustLink不可避免的在斷點都會留下一個紅皮書可以接受的空隙。我所謂的jitter是可以在事後處理加以改善的意思是說只要給我CD的資料,就能夠用更好的方法如K-2系統去降低基誤差式的Jitter。

在我的認知要克服CD-Audio(CDDA)規格引發的Jitter太容易了,用支援Accurate Stream的光碟機搭配EAC抓音軌就行了,何況Rotel RCD-971也可以讀出和EAC+Plextor 32x同樣的音軌資料。關於1/75秒的問題在抓音軌的領域根本不需要另外討論,何況根據數位音訊討論區Copy Audio-CD這篇舊討論第二頁中的資料,1/75秒的資料錯誤已經算是很嚴重了。
<!-- Edit Notice Start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在 2001-07-09 01:54 被 LukeLo 編輯過 ]</font><!-- Edit Notice End -->
tmjiang
初學者
文章: 6
註冊時間: 2001-04-15 08:00
來自: 台中
聯繫:

文章 tmjiang »

lol

說起來真是慚愧,三年前寫了點零零落落的東西,卻沒再回來關心。今天搜尋時看到您兩年前 (!) 不斷地精益求精的文章,當下覺得自己實在是沒禮貌!<(__)>

您提供的文件很棒,至於當時討論的細節,有許多我已經無力一一回憶檢視,不過想想自己也一直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就不好再斑門弄斧了。\r

雖說這回覆遲到得真誇張,還是再得寸進尺一點,容我不再深究下去了。您之後的文件已經相當令我信服了。:)
cbreak
大師
文章: 160
註冊時間: 2001-11-30 08:00
聯繫:

文章 cbreak »

關於使用電腦CD-ROM播放Audio-CD,要排除CD-ROM本身Jitter的影響,
我分享一下個人的方法。

方法一:將一整片Audio-CD採用抓音軌方式存入硬碟成WAV,並多次
比對,確保資料無error後再進行播放。此方法應該可以完全排除CD-ROM
本身Jitter的影響吧~ 不過既麻煩又費時。

方法二:抓音軌工具cdda2wav有一個選項叫做 -e ,他可以把抓音軌
抓到的資料 "echo" 到音效卡去。感覺上這樣的設計應該是:

[CD-ROM] ---抓音軌--> [cdda2wav Buffer(Queue)] --echo--> 音效卡
其中Buffer的空間應該是還蠻大的,應該是兩秒鐘資料左右(猜的),
過了這個Buffer後應是重新Re-Clock才對。

為何我會如此推論呢?因為在cdda2wav中還有一個 -p 選項,可以改變
原來音樂的pitch,這必定是將資料讀入資後再運算出來的吧~
如果cdda2wav沒有Re-clock的機制,又如何能達成此功效呢?

以上是個人看法,但不確定是不是就是如此,也不知道我是否有沒考慮
到的部分。又cdda2wav -e的方式跟Windows或Winamp的 "數位CD"
,不知有何差異性。?

http://www.cdda2wav.de/
天地
神人
文章: 1244
註冊時間: 2001-01-03 08:00
來自: 東大畢業生

文章 天地 »

jitter isn't data error
cbreak
大師
文章: 160
註冊時間: 2001-11-30 08:00
聯繫:

文章 cbreak »

天地 寫:jitter isn't data error
我想我必須補充說明一下,以免造成誤解。
我上述所說的方法,其中 "重複比對" 是在處理Error問題沒錯,
但是把整片CD抓音軌到硬碟,再由音效卡播放,這個動作是
將資料重整之後,交由音效卡的DAC來Re-clock處理。所以我
說上面的方法可以避免 "CD-ROM" 本身的Jitter影響。

所以我認為此種方法來播放,就算用最有可能造成Jitter的燒錄片
當播放的來源,只要 "不要Error" ,其片子跟CD-ROM之間的讀取
造成的Jitter都可以透過抓音軌Re-clock的方式解決。

所以這樣的方法,幾乎可以讓 "原版片" 與 "燒錄片"
在 "電腦" 播放的音質都無差異。
注意! 我是說 "在電腦播放" !

不過,音效卡的DAC也有Jitter問題,這才是造成播放音質不良的因素。
音效卡RMAA測試的好壞並不能反應DAC Jitter的程度,所以為何有些
音效卡RMAA成績都很相近,但為何音質聽起來會差很多了!

我上面說的方法是希望達到:
原版片與燒錄片能在同一台電腦(相同音效卡)播放出相同音質!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