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mori Ju 寫:bennetng 寫:shter 寫:只怕RMAA到最後變成了3D MARK
就算分數高,誰說畫質就一定好
完全兩回事啦, 起碼 soundcard 不能以超頻來提升音質 :lol:
<不能以超頻來提升音質>
這句話說的妙!!!
3D MARK 應該是測"效能" (有錯請糾正 小弟沒跑過 3D Mark 不甚清楚) 所以 3D MARK 分數高 當然不能說明 "畫質" 就一定好. 因為測的東西本來就不一樣.
至於 "音質(色)好聽" 如同什麼是"畫質好" 一樣 也需要進一步定義 否則也會造成一堆爭議. 例如是指 3D 效果是否正確, 邊緣鋸齒明不明顯 等. 還是指 顏色 鮮豔度, 色溫, 色調 給人 漂不漂亮 的感覺. 如果這些都不先說明清楚, 我也可以鼓吹 現今所有的 3D Graphic Card 仍比不上當年的 Voodoo3 :lol: Voodoo3 跑 Need for Speed 4 時畫面說有多漂亮就有多漂亮...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 如同 Tape 和 CD 的爭議, 在 Tape 和 CD 世代交替的時候也曾吵過一陣子. 只是現在 Tape 式微了, 所以才比較沒有這類的爭議. 而我想我也蠻能體會這之間的認知差異. 如同我當初在 Tape 和 CD 交替時, 曾買過同一版本的 CD 來取代原有的同一版本的 Tape 一樣. 剛開始聽 CD 時, 總覺得 CD 的聲音比較"乾澀" 沒有 Tape 那樣"生動", 但 Tape 的聲音確有較大的"雜音".
回到問題本身, 不管是現今的音效卡 還是 AWE64gold 與 MX200, 大家都已是數位化的東西了. 就某種程度而言, "數字數據" 的確是不能代表 "聽到的感覺". 但它卻可以測定音效卡是否是你要它發什麼聲音它就發什麼聲音的準確性.
再打個比喻, 如同一份巴洛克時期巴哈(Bach)寫給大鍵琴(可視為鋼琴的前身)的琴譜, 給兩位演奏者演奏. 一位演奏者是忠實將作曲者所寫的琴譜寫出的東西以巴洛克時期的演奏技法在大鍵琴上真實呈現, 另一位演奏者則以鋼琴以古典時期的技法演奏. 這誰才是演奏的好? 這又如何比較起?
不過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如果一張音效卡本身不能先忠實的表現出原本音檔該有的聲音, 而是以"無疑的好聽音色"取勝. 那音效卡本身就只能是給特定人特定音樂比較適合的東西. 如同一位是能忠實表現原譜的演奏者, 他能用巴洛克的技法彈巴哈的曲子, 用浪漫時期的技法彈蕭邦(Chopin)的曲子, 用 Jazz 的技法即興演奏爵士音樂 (當然拉這位演奏家也有可能是樣樣會樣樣都不精, 表現的不甚讓人"激賞"). 另一位鋼琴家從頭到尾都用古典技法彈所有音樂的鋼琴家, 那麼欣賞他的恐怕就是偏向喜好古典時期音樂的人了.
這突然讓我想到.. 以前在學校宿舍, 同學聽流行音樂喜歡將電腦喇叭上的 3D 鍵按下, 因為他說這樣聽起來比較好聽. (我承認 從某個觀點去聽 按下 3D 的確聽起來比較"爽") 於是我就故意拿古典音樂 CD 給他試試, 讓他聽聽樂器的聲音被扭曲成什麼樣的聲音 這樣他就會比較清楚那個 3D 帶給人"爽" 的另一種含意是什麼意思...當然拉.. 聽的人也可以堅持說按下 3D 鍵 "無疑聽起來比較爽" 所以加入 3D 效果比較好聽... :lol:
不過多年來聽來的經驗小弟有個體會是 - 聽起來平淡無奇, 沒什麼特色的聲音, 可能就是它好的地方的開始. 久而久之就會感受的到它好的地方. :roll:
以上是小弟夜半三更用渾渾的頭腦寫的, 胡亂比喻一通, 要是比喻失當聽聽就好. 我好想去"睡搞搞"了 <- 這樣講對岸應該聽的懂吧? 趁站長還沒回來 作怪一下 :roll: 不過講到這裡 有時候還真覺得版主有點偏心!(你看 現在連人都跑去那邊不知道在幹嘛
) 站上可以用台灣這邊看的吃力有時還會顯示不正常的簡體字PO文章, 卻不能用台灣的小朋友文裝可愛, 說那樣對岸看不懂. 這樣對岸的人如果還說我們不尊重他們. 就實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