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ual Loudness Curves 的量法,書上說是 Flectcher 與 Munson 兩人便將聲音大小的物理量與人耳聽感加以結合,經過實驗統計後提出等響曲線圖。我猜大概就是從生理學上將人耳的構造解剖,分析其生理特性後,再抓人回來作活體實驗,....呃就是找一堆人來作聽感實驗,最後依統計的數字繪製圖形。
MP3 壓縮時所用的 ATH 曲線,就是網頁上那個圖形最下方的虛線。
這些線好像也有經過什麼 ISO1234 認證什麼的,好像也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標準之一,我也不是很懂,要我提供資料恐怕....您還是直接打電話問比較快 ^^;
外耳道,....醫學的東西我更外行,總之就是網頁上那個耳朵的圖形的 Auditory Canal 就是外耳道,也就是用手指可以插得進去的耳朵上的洞.... ^^;;
大致上就是這樣,其他我也不懂,就請其他人幫忙補充..
IMD 和 Harmonic distortion 確實都是多了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不過人耳聽起來,Harmonic distortion 比較可以忍受,因為這些多出來的 Harmonic 可以被當成是原本音樂訊號的 Harmonic 的一部分,奇次 Harmonic distortion 聽起來確實很不舒服,不過偶次的 Harmonic distortion 聽起來音色反而會有一種溫暖而豐富變化感覺,所以在失真程度不大的時候,比較可以容忍。
而 IMD 就真的是多出一堆和原本樂音無關的頻率,比較容易被人耳察覺而破功,所以說 IMD 失真要比 Harmonic distortion 來得嚴重。這個是從人耳的聽覺感受上來說,就物理上來說,兩者確實都是失真。
以上所說的 Harmonic distortion 的影響,也是看書本上說的,我沒有做過實驗。據說要當錄音工程師、混音工程師、後製處理工程師,必須要具備能分辨出 10% 和 20% Harmonic distortion 的差異...這個...所以我想我想如果您對這方面有興趣有需要的話,可以找本錄音工程方面的書來看,相信可以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音質報告一覽表
版主: DearHoney
ok ok !! 不過?錄音工程師??我是音癡....應該是不會去做什麼錄音工程師的....
前一陣子在玩MPEG system,把視覺、影像的部份看完後,audio的部份就先hold住...因為沒什麼時間了...(欠人家的case在催了....)
我想知道其實只是一個聲音的概念而已...(就跟video的部份一樣...一開始也是先從基礎的人體視覺開始..非基礎的就交給眼科醫生了)
不過我倒是對您那本書滿感興趣的...(我一向對書籍沒什麼免疫力..看到喜歡的就想買..),可否介紹一下?最好是台灣買得到的.用訂的就不好了..前一陣子才用高價加運費買了一本爛書(因為沒先看內容)...
奇次的harmonic原來是比較令人不舒服...之前在做handsfree時..什麼波都拿來往耳朵灌..包括方波..可能就是因為方波都是奇次的harmonic的關係,非常刺耳....
造成大量的harmonic通常是input signal的level太高,造成工作點飄到非線性區...正常而言是不會有這種現象的..BJT or FET的input characteristic雖然都是non-linear,但由於是小訊號工作的範圍小,所以看起來像是linear..
在測harmonic distortion時如果input level太高這時就很容易造成大量的harmonic產生,也失去了測試數據的參考價值...因為正常聽音樂的聲音大小不會太大...(當然線路本身工作點設計不當也會...元件本身也還影響)
IMD跟harmonic distortion的影響而言也是要看電路的特性,未必IMD就比較明顯,IMD的分量應該是比單純的harmonic來的小..(把最後的IM products導出來應該就會發現了...)
一般digital的signal就比較不在乎harmonic,因為絕大部份的數位電路都是工作在non-linear region的..高速的switching circuit雖然沒完全跑到saturation region..不過也是很接近..
最後在此感謝您的指教...有機會再跟您請益,不過您的e-mail好像沒公布出來??這...我是不是要找"阿亮"啊?
"親愛的蜂蜜(DearHoney)"大人在"音質報告"的名詞解釋寫的算是詳細了..不過再修一下會更好......
前一陣子在玩MPEG system,把視覺、影像的部份看完後,audio的部份就先hold住...因為沒什麼時間了...(欠人家的case在催了....)
我想知道其實只是一個聲音的概念而已...(就跟video的部份一樣...一開始也是先從基礎的人體視覺開始..非基礎的就交給眼科醫生了)
不過我倒是對您那本書滿感興趣的...(我一向對書籍沒什麼免疫力..看到喜歡的就想買..),可否介紹一下?最好是台灣買得到的.用訂的就不好了..前一陣子才用高價加運費買了一本爛書(因為沒先看內容)...
奇次的harmonic原來是比較令人不舒服...之前在做handsfree時..什麼波都拿來往耳朵灌..包括方波..可能就是因為方波都是奇次的harmonic的關係,非常刺耳....
造成大量的harmonic通常是input signal的level太高,造成工作點飄到非線性區...正常而言是不會有這種現象的..BJT or FET的input characteristic雖然都是non-linear,但由於是小訊號工作的範圍小,所以看起來像是linear..
在測harmonic distortion時如果input level太高這時就很容易造成大量的harmonic產生,也失去了測試數據的參考價值...因為正常聽音樂的聲音大小不會太大...(當然線路本身工作點設計不當也會...元件本身也還影響)
IMD跟harmonic distortion的影響而言也是要看電路的特性,未必IMD就比較明顯,IMD的分量應該是比單純的harmonic來的小..(把最後的IM products導出來應該就會發現了...)
一般digital的signal就比較不在乎harmonic,因為絕大部份的數位電路都是工作在non-linear region的..高速的switching circuit雖然沒完全跑到saturation region..不過也是很接近..
最後在此感謝您的指教...有機會再跟您請益,不過您的e-mail好像沒公布出來??這...我是不是要找"阿亮"啊?
"親愛的蜂蜜(DearHoney)"大人在"音質報告"的名詞解釋寫的算是詳細了..不過再修一下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