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訊號用的線材會影響音質嗎?

討論電腦用喇叭,甚至一些家用音響AV喇叭都可以。

版主: DearHoney

訪客

文章 訪客 »

雖然不是很了解,不過要說都是數位所以相同似乎也有點不合理,難道光碟機的SPDIF OUT與百萬級的轉盤輸出效果完全一樣,這樣音響廠商不是都別活了?
訪客

文章 訪客 »

第一、optical media的出錯機率和電子元件比來是難以想像的大。去找一些ECC相關的資料就可以知道,光學讀取的出錯機率在10的負三到負四次方的數量級,實在很高哦。所以如果要把optical reading出錯機率降低,我想就要花大錢了。第二、音質的關鍵是DAC和輸出的類比線路,這邊又可以搞掉好多好多錢。
訪客

文章 訪客 »

如果說把光打到碟片上,接收反射光這樣的讀取方式出錯的機率很大,那是否也意味把著光打到塑膠的邊緣,靠全反射來傳輸的方式容易出錯?如果塑膠內部有雜質,而光又經過這個地方,是否會造成錯誤?如果塑膠表面不夠平整,無法產生全反射,那麼"亂射"的光是否會造成雜訊?如果傳輸中搖動光纖,造成光每一刻光的路徑長都不一樣(因為反射的角度不同),是否會造成聲音波形的變化?<br>順便一提:轉盤應該是沒有DAC的.....
訪客

文章 訪客 »

我同意部分 JamesT 的話(剩下的不是不同意,而是我自己的書沒讀那麼多)。我對於音響界說光纖線造成動態範圍減少,以及高低頻不見的說法,很不能認同。數位訊號傳遞不比類比訊號,錯誤是隨機的,任何地方都可能出錯,解碼還原成類比訊號後,應該是任何地方都可能有問題,而不是 focus 到某一頻率表現的聲音上,這不合理。

換句話說我能夠接受光纖因為電與光之間的轉換問題而容易發生錯誤,導致光纖線聲音輸給同軸線,但是我不能接受輸給同軸線的效果是局限在某些頻率或是動態變窄。應該是任何頻率的聲音都可能改變,動態範圍也不一定是變小,變大當然也有可能,因為我們不知道錯誤的 bit 到底會造成哪些影響。

我們應該譴責這些做音響的,為什麼光纖部分做的那麼爛,為什麼不像電腦上的光纖網路一樣,又快又可靠。

我另外還想要提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在傳遞 AC-3 or DTS 這兩種訊號時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這兩種數位訊號本身還是壓縮訊號,其中 AC-3 的壓縮率很接近我們常用的 MP3。試想,在傳遞的過程中,如果有幾個 bit 錯過,那麼還原出來的聲音,必定是爆音連連才是。

PCM 二聲道的流量比起 AC-3 要大得多,所以錯幾個 bit 不一定聽得出來,但是 AC-3 這種高壓縮率的東西一旦出錯,還原出來會錯的更離譜,聲音應該有嚴重影響才是。可是我拿普通訊號線與高級訊號線來聽 AC-3 or DTS 的聲音,老實說我實在聽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而音響界似乎堅持得不得了,咬定聲音就是有差別(可是都沒聽到爆音)。我覺得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用『人耳』來分辨。很多實驗都證明人會隨著預先告訴你的某些條件而誤判。

所以我覺得音響界的這個問題,簡單,就是做個比較器,看看 source 與 target 的訊號是否完全一樣,也可以檢測出光纖是不是真的會傳錯資料,傳錯的比率有多少,如此才能真正瞭解優劣處,否則我們看到高級試聽設備講自己花了多少功夫做數位訊號與類比訊號的隔離,強調自己有多棒,所以售價要高到什麼程度,其實就是因為大家不已這種基本的研究方式去驗證數位訊號的良劣,各說各話,又用『人耳』來當作依據,那不會有真正的『準』。\n
可是音響界好像不想把這種事情搞清楚。這就不同於資訊界的處理方式,資訊界完全不允許數位訊號錯誤,所以可以做到用爛爛的排線也可以傳遞硬碟的資料而不錯(而且流量和 AC-3 & DTS 比起來,AC-3 & DTS 根本就是小兒科),可是音響界卻因為習慣用耳朵去分辨,反而卻不是很積極的想要把這種事情搞清楚?
訪客

文章 訪客 »

<font color=green>如果說把光打到碟片上,接收反射光這樣的讀取方式出錯的機率很大,那是否也意味把著光打到塑膠的邊緣,靠全反射來傳輸的方式容易出錯?</font>

這?這兩件事......應該沒什麼關係吧......不一樣的事情......

<font color=green>如果塑膠表面不夠平整,無法產生全反射,那麼"亂射"的光是否會造成雜訊?</font>

無法產生全反射,那就是「暗」囉,從頭到尾都是「暗」?請仔細思考一下「亂射的光」這種東西,What is it? Give us the definition please.

<font color=green>如果傳輸中搖動光纖,造成光每一刻光的路徑長都不一樣(因為反射的角度不同),是否會造成聲音波形的變化?</font>

假設傳送24bit、192KHz、2 channel,其中一個bit可以有1/(24*192000*2)秒的時間(不算S/Pdif定義的其它資料所需的頻寬,因為我不知道S/Pdif除了data之外還傳了什麼......)

算一下......9216000分之一秒,取整算是十的負七次方秒好了(比較好算)。

OK,光速大約是三乘十的八次方(公尺�秒),光纖線長......算一公尺好了;倒數就是三點三三乘以十的負七次方秒。

算到這裡......嗯......有差哦。以後DVD audio出來,也許用同軸線會比較好也說不定?\n
再看看16bit、48KHz、2 channel吧,1/(16*48000*2),1536000分之一秒,六點五乘以十的負七次方秒。這個......彎一彎大概還好吧......
訪客

文章 訪客 »

有點錯誤,光纖線裡頭不是真空,所以光速就不是3x10^8了......

這個......光纖線的材質的折線率是??

不過線長度在這裡算是滿critical的耶, 一公尺和十公分比的話, 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anyway, 不太可能在聽音樂的時候, 手上還拿著線在那裡搖來甩去的吧......
訪客

文章 訪客 »

>>可是音響界卻因為習慣用耳朵去分辨,反而卻不是很積極的想要把這種事情搞清楚?

沒錯..音響還是很類比的東西<br>而且很多地方完全不能用科學來解釋(怪力亂神?)

光鮮理論上是很好的傳輸介面.事實上也是<br>但在音響圈內卻不普及<br>高價的光纖線也很難聽出跟平價光纖線的差別<br>就像Lai說的光纖差在多了電to光和光to電<br>在這過程中損耗掉了<br>這是塑膠光纖<br>玻璃光纖可以解決這問題<br>但價格昂貴<br>音響界似乎不是很喜歡用

拿訊號線說好了<br>一般通稱的RCA端子並不是好東西<br>BNC才是較好的選擇<br>但...音響上也沒啥人用

類比世界的音響<br>有時...失真並不是壞處<br>真空管迷人的地方不就在其諧波失真高<br>頻響不足.延伸不夠.....但就是好聽

別太用數位的眼光來苛求音響上的數據了^_^
訪客

文章 訪客 »

<font color=green>很多地方完全不能用科學來解釋</font>

ㄟㄟㄟ......自從被你帶入玩音響, 我就找了很多相關的資料, 一些說科學不能解釋的東西其實都有研究資料說!! 我想只是有些「賣音響」的人沒在關心這些東西罷。
訪客

文章 訪客 »

跳入了萬丈深淵
訪客

文章 訪客 »

科學資料嗎? ^_^<br>有關 jitter 的資料,網址是 Trevor Yu 大哥提供的:<br>http://www.digido.com/jitteressay.html<br>ps:這裡的所說的 jitter(時基誤差)不是指因為 Audio CD 本身的結構所產生的 jitter error。

AES/EBU,S/PDIF 的規格:<br>http://www.zicweb.com/aes_ebu.html<br>S/PDIF 的資料在傳送時會經過 BMC 編碼,而且有 parity check。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