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為了用UltraEdit把從前offset設定錯誤時抓的wave檔修正回來,編輯了不少檔案,發現SM早期的CD不但沒有ISRC(原版有沒有也不知道),而且每一軌的開頭結尾本來該是數位靜音的部分,資料都不是00,而有數位雜訊的存在,所以這些CD可能是用CD轉盤錄出數位訊號,而非用抓音軌的方式取得資料。雖說當時本來就沒有抓音軌的技術,但是這個消息的得知仍然使我想要開始補原版CD。
有這樣問題的CD都是編號SM-xxx和電玩音樂-xxx的,就手上資料顯示至少到了SM-148和電玩音樂-21這個問題還在,可是到了SM-231及電玩音樂-49以後數位雜訊問題已獲解決,且電玩音樂-49已經有ISRC,CDDB也視為與完全原版相同。希望手上有編號在這區間內的網友能撥冗做個實驗,用資料正確性可信賴的軟體抓幾軌wave用UltraEdit檢視,看看開頭與結尾的部分資料是否都是0,或是有FF 00 FE之類的數字出現,然後將結果寫出來。 <!--Edit-->
<font size=1 color="#000080">[此文章於 11-15-2000 03:28 PM 被 LukeLo 編輯過]</font><br><!--EditEnd-->
WorksII 長榮 vs SD-音質大比較
版主: DearHoney
今天比較了用CloneCD做長榮CD的燒片,發現燒片高頻細節好一點,定位比較準,真是奇妙。
本討論串第一篇文末有提到SM & 長榮的魔法公主交響組曲差異也很大。今天翻出了這兩片CD做音軌資料比較,發現SM版沒有ISRC,而且每一軌的長度,Pregap的長度以及資料都與長榮版完全不同,而長榮版確有ISRC,因此之前懷疑SM片子資料正確度不如長榮版的確是有其真實性。
但是儘管魔法公主交響組曲如同之前提到的岩男潤子Favorite Songs SM版比起長榮版缺了ISRC,且音軌資料不同,但是實際聽起來SM版本聲音比較凝聚,回音感比較少,且高頻延伸與細節比較多,真是十分神奇。從資料看來SM版有Normalize過的跡象,不知道是動了什麼手腳。所以就純粹音質好壞而非資料正確性的立場,我還是比較喜歡SM。
所以我想以後我買CD可能會選擇買長榮然後來燒,反正一片空片的錢加上一片長榮的CD與一片SM的CD是差不多的。不過SM的印刷似乎比較好一點。
本討論串第一篇文末有提到SM & 長榮的魔法公主交響組曲差異也很大。今天翻出了這兩片CD做音軌資料比較,發現SM版沒有ISRC,而且每一軌的長度,Pregap的長度以及資料都與長榮版完全不同,而長榮版確有ISRC,因此之前懷疑SM片子資料正確度不如長榮版的確是有其真實性。
但是儘管魔法公主交響組曲如同之前提到的岩男潤子Favorite Songs SM版比起長榮版缺了ISRC,且音軌資料不同,但是實際聽起來SM版本聲音比較凝聚,回音感比較少,且高頻延伸與細節比較多,真是十分神奇。從資料看來SM版有Normalize過的跡象,不知道是動了什麼手腳。所以就純粹音質好壞而非資料正確性的立場,我還是比較喜歡SM。
所以我想以後我買CD可能會選擇買長榮然後來燒,反正一片空片的錢加上一片長榮的CD與一片SM的CD是差不多的。不過SM的印刷似乎比較好一點。
原版 & 笙美 & 長榮
DQ7交響組曲說明書比較:
雖說Luke比過笙美的和長榮的厚度, 但相較於原版的, 兩種台版的說明書......都厚得不像話......難道台版是用重磅數的銅板紙更高級!!?? <img src="http://www.dearhoney.idv.tw/UBB/NonCGI/icons/tongue.gif" width=15 height=15>
彩色印刷方面, 兩種台版的都有色偏(頻率響應不夠平!?), 但長榮的顏色明顯太深以致於很多漸層色細節都不見了(就是厚!......仿LukeLo名言: 「就是亮! 」); 黑白印刷方面, 原版完全無雜點! 質感極佳! 笙美的在灰階層數上做得很不錯, 黑白照片細節仍清晰可辨(解析度尚佳!?), 唯雜點明顯(訊噪比不佳!?), 而且色階變化之間有些許不自然(波型不夠圓滑!?), 至於長榮的, 全部糊成一團, 只看到黑黑的(超厚聲的低解析度難聽管機!?), 但雜點和色階自然度稍稍優於笙美的(因為只有糊糊的低頻, 所以細節反而不衝!?)
---
最近看待事情的角度不是變成音響就是變成電腦......真是奇怪的世界...... <img src="http://www.dearhoney.idv.tw/UBB/NonCGI/icons/tongue.gif" width=15 height=15>
DQ7交響組曲說明書比較:
雖說Luke比過笙美的和長榮的厚度, 但相較於原版的, 兩種台版的說明書......都厚得不像話......難道台版是用重磅數的銅板紙更高級!!?? <img src="http://www.dearhoney.idv.tw/UBB/NonCGI/icons/tongue.gif" width=15 height=15>
彩色印刷方面, 兩種台版的都有色偏(頻率響應不夠平!?), 但長榮的顏色明顯太深以致於很多漸層色細節都不見了(就是厚!......仿LukeLo名言: 「就是亮! 」); 黑白印刷方面, 原版完全無雜點! 質感極佳! 笙美的在灰階層數上做得很不錯, 黑白照片細節仍清晰可辨(解析度尚佳!?), 唯雜點明顯(訊噪比不佳!?), 而且色階變化之間有些許不自然(波型不夠圓滑!?), 至於長榮的, 全部糊成一團, 只看到黑黑的(超厚聲的低解析度難聽管機!?), 但雜點和色階自然度稍稍優於笙美的(因為只有糊糊的低頻, 所以細節反而不衝!?)
---
最近看待事情的角度不是變成音響就是變成電腦......真是奇怪的世界...... <img src="http://www.dearhoney.idv.tw/UBB/NonCGI/icons/tongue.gif" width=15 height=15>
藉由JamesT的幫助,我今天得以有機會比較Dragon Quest VII原聲帶原版和笙美版的差異。參考系統是家裡的音響。在比較音質前,先用EAC抓音軌比較資料差異,發現笙美對原版的offset=+664,有就是說每一軌開頭都比原版多了664個zero samples,其餘資料完全相同,包括ISRC/UPC都相同。
再來就先把原版放進音響邊熱機邊熟悉曲目,我聽了一下最後決定用DISC 1第二軌Morning in Eden來比,因為這一軌的樂器音色相當優美,定位又相當準確。聽熟了原版之後換上笙美版,第一個發現是聲音變亮了,長笛便得稍稍刺耳點,第二個發現是定位差了點,樂器的形體比較大。另外是低頻的解析度比較差,大提琴的撥弦在原版可以聽出是多把大提琴齊奏,到了笙美版變成了一把大提琴撥弦加上些許的迴音,而且提琴擦弦感有少了些,比較模糊。最後就是原版的樂器音色感覺比較美,也比較厚。
接著換用第一軌Overture VII來比較,發現原版的鼓聲比較凝聚,其餘的就沒有繼續比較下去了。整體來講的確是原版好些,但是差異實在不大,要我蒙眼比較可以說是一點把握都沒有,屬於吹毛求疵的差異,因此這次的比較並沒有讓我產生放棄笙美的念頭。
PS:後來拿了Sakura Wars2歌謠全集比較笙美版和原版的Offset,發現是+764,其餘資料都相同。看來想要用台片將資料還原成原版片的夢想要破滅了,下次來研究長榮版和原版的Offset是否為定值好了。
再來就先把原版放進音響邊熱機邊熟悉曲目,我聽了一下最後決定用DISC 1第二軌Morning in Eden來比,因為這一軌的樂器音色相當優美,定位又相當準確。聽熟了原版之後換上笙美版,第一個發現是聲音變亮了,長笛便得稍稍刺耳點,第二個發現是定位差了點,樂器的形體比較大。另外是低頻的解析度比較差,大提琴的撥弦在原版可以聽出是多把大提琴齊奏,到了笙美版變成了一把大提琴撥弦加上些許的迴音,而且提琴擦弦感有少了些,比較模糊。最後就是原版的樂器音色感覺比較美,也比較厚。
接著換用第一軌Overture VII來比較,發現原版的鼓聲比較凝聚,其餘的就沒有繼續比較下去了。整體來講的確是原版好些,但是差異實在不大,要我蒙眼比較可以說是一點把握都沒有,屬於吹毛求疵的差異,因此這次的比較並沒有讓我產生放棄笙美的念頭。
PS:後來拿了Sakura Wars2歌謠全集比較笙美版和原版的Offset,發現是+764,其餘資料都相同。看來想要用台片將資料還原成原版片的夢想要破滅了,下次來研究長榮版和原版的Offset是否為定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