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AR-3a
版主: DearHoney
下面這段文章是從網路上抓來的,但以我的程度簡直就是看天書,不曉得有沒有人可更清楚的解釋<br>謝謝
<br>--------------------------------------------<br>氣墊式也就是密閉式的一種設計。當單體運動時,如果背波傳到前方,會造成低頻訊號抵消,所以有無限障板的概念產生。一個密閉的箱子也可以當作無限大障板,使前、後波彼此作用的機會降到最低。低音反射式則是無限大障板的衍生設計,由於錐盆的尺寸大小與共振頻率會限制喇叭的低頻表現,所以在裝一個具有開口的音箱可延伸低頻響應。開口的大小由音箱體積和單體的共振頻率所決定,當音箱反射發聲相移,使開口和錐盆發出的低頻相同而產生加強效果。
1954年AR的創辦人Edgar Villchur推出氣墊式喇叭,改善一般密閉式音箱的剛性空氣導致低頻快速衰減的問題。動圈式單體通常是由錐盆與音圈構成,錐盆邊緣由彈性物質支撐,這使得它無法有自由空氣振動頻率。如果在氣密式音箱中塞滿吸音材料,揚聲系統會產生有比單獨驅動器還高的振動頻率,Edgar Villchur把自由空氣振動頻率約10Hz的單體裝到1.7立方呎的氣密音箱中,揚聲器共振頻率提高為43Hz。這種設計一方面使系統的失真大為減少,一方面還能發出深沈的低頻,缺點則是效率大為降低。
<br>--------------------------------------------<br>氣墊式也就是密閉式的一種設計。當單體運動時,如果背波傳到前方,會造成低頻訊號抵消,所以有無限障板的概念產生。一個密閉的箱子也可以當作無限大障板,使前、後波彼此作用的機會降到最低。低音反射式則是無限大障板的衍生設計,由於錐盆的尺寸大小與共振頻率會限制喇叭的低頻表現,所以在裝一個具有開口的音箱可延伸低頻響應。開口的大小由音箱體積和單體的共振頻率所決定,當音箱反射發聲相移,使開口和錐盆發出的低頻相同而產生加強效果。
1954年AR的創辦人Edgar Villchur推出氣墊式喇叭,改善一般密閉式音箱的剛性空氣導致低頻快速衰減的問題。動圈式單體通常是由錐盆與音圈構成,錐盆邊緣由彈性物質支撐,這使得它無法有自由空氣振動頻率。如果在氣密式音箱中塞滿吸音材料,揚聲系統會產生有比單獨驅動器還高的振動頻率,Edgar Villchur把自由空氣振動頻率約10Hz的單體裝到1.7立方呎的氣密音箱中,揚聲器共振頻率提高為43Hz。這種設計一方面使系統的失真大為減少,一方面還能發出深沈的低頻,缺點則是效率大為降低。
不知道你看到的AR-3a是新是舊?<br>因為它的產期很長,如果是很新的可能是1990年<br>日本與台灣代理商跟AR訂的AR-3a Limited,<br>它應該算是"復刻"的版本<br>這個板本好像是貼塑膠皮的,是也有收藏的價值,<br>不過一些玩家都比較喜愛大約在<br>70年代或是之前生產的"厚邊"版本,<br>不過這些是題外話.
舊AR製的氣墊式喇叭是很有特色的喇叭,<br>比較暗的高音,很不錯的中低音,雖然低音沉的不很深,<br>但是有一種拳拳到肉的感覺,與開孔式(ported)的聲音<br>質感完全不一樣,如果家中空間夠,又有推的動Amp,<br>倒是值得考慮.
現在的AR老闆是JBL的老闆之一還是設計師一類的,<br>已經不走老路線,而是發展他的長才,設計新的喇叭,<br>目前AR的產品也只留下AR這個已經40年的Mark而已!<br>
舊AR製的氣墊式喇叭是很有特色的喇叭,<br>比較暗的高音,很不錯的中低音,雖然低音沉的不很深,<br>但是有一種拳拳到肉的感覺,與開孔式(ported)的聲音<br>質感完全不一樣,如果家中空間夠,又有推的動Amp,<br>倒是值得考慮.
現在的AR老闆是JBL的老闆之一還是設計師一類的,<br>已經不走老路線,而是發展他的長才,設計新的喇叭,<br>目前AR的產品也只留下AR這個已經40年的Mark而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