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b_stefanie 寫:這位網兄您說挺濫的...我想是您自己的感想,有些網兄並不這麼覺得
有些人喜歡5021的聲音,有些人也喜歡GMA-A2.1的聲音..
您說到→衛星喇叭的聲音表現一點都不開闊, 清晰, 明朗, 反倒是有悶在鼓裡的感覺...我想這可信的!
重低音可不然..我想您再重低音方面是要在音樂性質裡取一個平衡點..
不過有些人喜歡重口味也不ㄧ定 8) 在下我ACS45.1還不是重口味..用的很滿意..
在這裡我必須要解釋一下我對低頻方面的一些評選標準.
不管是聽音樂或是看電影, 全頻段的再生都是很重要的一環, 這也是我所重視的.
所以我無法忍受所謂的"全音域喇叭+單端小管機"的組合, 之所以選擇落地式喇叭也是這個原因.
在以前, 當我的擴大機還未夠班的時候, 充其量只能再生出質感尚可的中高頻段,
但是低頻段卻付之闕如, 這是我當時最大的痛, 也是一直想補足的地方.
然而, 受限於環境因素, 架高30 公分以上的木地板加上裝潢用的廚櫃, 真的是低頻的殺手.
所以即使換上350W 的後級, 低頻表現也免強及格而已.
當然我嫌低頻差, 不代表他真的差到哪邊去,
要跟一般的書架型喇叭或是多媒體喇叭的重低音來比還是強上太多了.
就拿這張CD 來說好了---
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舞曲」
Eiji Oue 指揮明尼蘇達管弦樂團
我的正常聆聽音壓約90dB, 峰值超過100dB 以上, 整個管絃樂團龐大的能量直撲而來.
特別是大動態低頻出現的片段, 要操到一般喇叭卡圈掛點可是輕而易舉的.
所以, 我對低頻的需求可是一點也「不馬虎」, 不過比起GRYPHON 或是MBL 之類的重口味還是稍嫌清淡了點.
好吧, 既然量不夠多, 那我就在低頻的質感上努力吧.
打定這個主意, 我開始力求低頻的速度感, 解析力, 還有層次表現.
就拿這張CD 來說好了---
MA Recordings 「Prayers Wishes Illusions」
Todd Garfinkle
一架貝森朵芙平台鋼琴+ 一支Bass 的現場收音.
低頻段的部分考驗的是Bass 的彈奏是否夠清晰, 反應是否夠快速,
不但要能夠聽到箱體共鳴發出的潛沉低頻, 還要能夠聽到彈奏後琴弦震動發出的聲響.
當然, Bass 是用"彈奏"的, 所以感受到這種力道感也是非常重要,
否則就是悶糊的低頻表現.
我在自己的系統上聽到還不錯的表現,
去全創試聽的時候也會想知道現在的多媒體喇叭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所以就帶去播放了.
MX5021 在這張CD 上的表現是讓我覺得"還可以"的,
鋼琴就不用說了, 高音鍵敲擊之後泛音少了一大截, 表現空間感的堂音也不夠豐富.
但是至少Bass 的部分還頗為清晰, 量感夠, 不會糊成一片, 也不會喧賓奪主.
這跟以往ALTEC 喇叭低頻太過於強調的特色截然不同, 所以給我還不錯的印象.
GMX2.1 在這張CD 的表現上就差多了, 鋼琴質感顯的更差, 音場寬度也大幅縮水.
低頻段則是"嗡嗡~"聲不絕以耳, 不但聽不到Bass "彈奏"的感覺,
反倒是有點類似電子低頻那樣刻意製作出來的錯覺.
雖然說對聲音的感受是很主觀的, 不過, 真正Bass 演奏的聲音怎麼可能是這樣子呢?
之後試聽了621, ATP3, ACS45.1, 老實說那些低頻都過於生硬並且過量了.
我對5021也有ㄧ些心得..可說5021中音不夠厚實..高音太過禿几...真是沒那個價
值,再者您改5021只要是多媒體喇叭不管是換內部元件,或換線材,能有更好的聲音也是很有限的..差異並不會大,多媒體音響原汁原味的東西..他才最有價值←過來人經驗...
純個人心得...
討論區僅供網友參考..自己喜歡什麼聲音,去聆聽就知道了!
我在網路上曾經發表過惡搞MX5021 的文章, 不過, 改機方面並不是惡搞的主題.
我真正的惡搞其實是將MX5021 的衛星喇叭接上我的後級, 前級輸出給重低音,
想藉此得知一款喇叭本身的用料等級是否值得大改特改, 亦或稍作補強即可.
MX5021 在經過一個下午的"惡搞"之後, 我選擇了後者,
所以只就基礎部分作了簡單的小改進而已, 連機內線都故意選又細又好焊的.
比起改機, 其實我反倒是希望所有使用者都能給他一個良好的環境發聲.
不要只讓衛星喇叭擠在一張小小的電腦桌上, 距離聽者是伸手可及.
而重低音則是塞在牆腳, 或是放在桌子底下, 或是四周堆滿雜物.
這樣他發出既刺耳(因為高音單體距離聆聽者太近加上整體環境吸音不夠)
又沉悶(因為重低音沒有呼吸空間加上房間深度不足以再生夠低的頻段)
的聲音可是很簡單的啊!
當然, 我們評論喇叭怎麼可能就改機過的東西和沒改機的東西來比較呢?
上述聽感當然是在全創試聽時的結果, 用的也肯定是原廠附贈的線材啊.
器材的價值, 決定於使用者的能力.
駕駛員無法跟上機體的性能, 那這些東西不過是昂貴的奢侈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