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音箱十條必讀的小知識 不知對各位有沒有幫助

討論電腦用喇叭,甚至一些家用音響AV喇叭都可以。

版主: DearHoney

回覆文章
fdragonking
大師
文章: 68
註冊時間: 2003-10-13 23:50

多媒體音箱十條必讀的小知識 不知對各位有沒有幫助

文章 fdragonking »

磁鋼大小

  磁鋼的磁強度影響振膜控制力的好壞,磁強度和磁鋼大小以及磁密度大小有關。這點在音箱中低音單元中體現得很明顯,在磁密度相同的情況下,磁鋼大小決定了磁強度,決定了控制力高低。磁密度和充磁時間以及充磁材質有關,一些稀有金屬合金往往可以在相同的磁體大小條件提供大得多的磁強度。有人說,音箱重量過輕不予考慮,因為磁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音箱淨重大小。在非使用特殊磁體材料的情況下,過小的磁鋼往往是低音不好的癥結所在。而過於龐大的磁鋼存在另外一個弊端,即運輸途中容易摔壞,讓盆架變形,因此製造商一般很少使用誇張的磁鋼。

低音單元口徑與長衝程

  低音單元口徑往往決定了低音下潛深度與量感,口徑為什麼覺得了這些呢?其實低音量感的大小和推動的空氣的體積有關,推動的體積越大,低音量感也就越強。在衝程相當的情況下,面積較大的振膜可以推動更大體積的空氣,這就是口徑與量感的關係所在。為了在有限的口徑內提高量感,加大運動衝程是有效辦法,不少揚聲器製造商也這麼做了,不少音箱上為了體現自己低音量感,在宣傳上都打上了“長衝程低音單元”的字樣。長衝程提高低音量感的好處是十分明顯的,但是過長的衝程運動也往往會使得一個衝程的動作週期變長,在表現節奏過快的音樂的時候,不少低音單元無法完全完成一個動作就進入到下一個衝程,導致低音變得混亂。常常用“低音速度較慢”形容。

倒相式與密閉式

  音箱的聲學結構主要分為倒相式和密閉式。在大部分的的低音炮或者2.0的音箱上,都會看到一個孔,有些朋友稱其為“散熱孔”或者“氣孔”,其實它真正的稱呼叫做倒相孔。而倒相孔上往往還插著一根管子,這根管子叫做倒相管。而密閉式的設計是完全密封的。密閉箱的揚聲器在做對外推動空氣的動作時,箱體內容積實際在變大,密閉的箱體導致箱體內與箱體外的氣壓不同,揚聲器振膜會被外界氣壓迅速壓回,這樣揚聲器的衝程距離變得較短,因此密閉箱的低音下潛相對較差,但它的低音表現往往會比倒相式的乾淨快速。倒相式設計的箱體與外界大氣相連接,揚聲器做衝程運動的時候,箱體內的氣壓與箱外的氣壓差不會象密閉式的那麼大,這種設計往往能推動更大的空氣體積,因此往往低音量感較好(注:倒相設計絕非開個口子那麼簡單)。目前,大部分多媒體音箱都採用了倒相式設計。在倒相箱中,根據倒相孔的位置分為前倒相與後倒相二種,倒相孔位於音箱前面板的成為前倒相,反之亦然。一般情況下,前倒相結構能夠推動提供更好的低音量感,但也會帶來一些其他問題。

箱體體積

  箱體體積也決定了低音量感的大小,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大箱體可以安裝大口徑的揚聲器,大口徑揚聲器可以直接帶來低音量感的提升。箱體容積的增大也會改變揚聲器衝程運動帶來的箱體內外氣壓差的變化,大的箱體內容積可以讓低音變得低音更有彈性和具有量感。在我們評測一款X.1音箱的時候,目測它的衛星箱的大小是一項必須的檢測項目,過小的衛星箱無法實現足夠的低頻下限,從而和低音炮的低頻銜接存在斷層,使得一段頻率凹陷導致聽感變差。

低頻的方向感

  一般音箱都會給出一個頻率回應範圍的參數,例如20-20kHz,這個20Hz就是其低頻下限。X.1的低頻下限一般都會達到較低的頻率,那麼他們衛星箱呢。考慮到用戶桌面緊張的實際情況,大部分的X.1的衛星箱都儘量小型化,但受揚聲器口徑限制和箱體容積限制,衛星箱的低頻不可能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值。在許多文章中,都有一種說法,就是低頻很難聽出音源方向,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事實上只有小於150Hz的低頻才難以聽出方向,一個完美的設計就得要求衛星箱的低頻下限達到150Hz甚至更低,而小型化的衛星箱是很難做到的。

  音箱設計者們只有妥協這種現狀,要麼就是讓這個斷層事實存在,例如衛星箱下潛到250Hz,而低音炮的上限設置為150Hz,這樣低音炮可以較為隨意的擺放了,但存在一個151-249Hz段的凹陷,聽某些音樂會顯得沒味道,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提高低音炮的上限頻率到衛星箱的低頻下限頻率,讓低音炮發出大於150Hz的頻率,這樣銜接是解決了,但是擺位成了一件麻煩事,因為低音很容易被聽出方向來,並不是象某些文章所說的“低音炮可以隨意擺\放”。通常情況下,只有4寸口徑的衛星箱才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低頻下限,但是這樣的衛星箱個頭過大,並不常見。

低音炮的擺放\r

  既然某些低音炮為了妥協衛星箱的低頻下限而被迫提高上限造成低音炮能被聽出方向來,那麼有什麼通過方法來儘量緩解這種情況呢,答案就是擺位。在以前測試的X.1系統中,我們甚至可以在某些低音炮中提到人聲部,這更加需要靠擺位元解決了。正確的擺\放方法是,讓低音炮應該儘量擺放在衛星箱的中間。\r

  低音箱一般都是倒相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倒相孔,低音澎湃的時候,這個倒相孔可以推出強大的氣流。如果這個倒相孔被設計在低音箱的後面板上,那麼這個低音炮不的後面板不應該緊緊挨著牆,而需要保存一定的距離。低音箱不要緊緊的靠著其他物體,低音經過反射後會變得混濁,低音箱擺在一個相對空蕩穩固的地方是比較合理的。有不少低音炮過分追求所謂的超重低音效果,導致低音變得很混濁,你不妨可以找一塊棉布卷得緊緊的,然後堵住低音箱上的倒相孔,低音會立刻乾淨很多。\r

衛星箱或2.0音箱的擺放\r

  2.0音箱基本都是為聽音樂準備的,因此擺放上應該更多一些要求。大部分2.0音箱下都安裝了4個小小的橡膠墊子,為的就是讓音箱底部進少接觸桌面,而這些橡皮點往往達不到較好的作用,我們建議只用圍棋子,用3顆圍棋子架起音箱,圍棋子的曲面和桌面接觸,也有使用硬幣的。在播放某些爆棚的曲子的時候,音箱可能會有些震動,建議在音箱上方壓些重物,這樣可以明顯改善音質。和低音炮一樣,如果你覺得音箱的低音混濁了,在一些改善措施都無太多效果的情況下也可以嘗試堵住倒相孔。

  X.1的前置和後置衛星箱應該儘量擺放於同一個水平面上,這樣有利於聽聲定位,在擺\放4.1系統的時候,後置也許很難做到於前置等高,很多朋友的解決辦法就是掛在牆上。衛星箱主要負責發出中高頻的信號,很容易被聽出方向來,因此,掛在牆上的時候請儘量將衛星箱單元的延長線和衛星箱到人的連線保持平行,當衛星箱高於人耳的時候,儘量保持向下的傾角,反之亦然。衛星箱到人的距離要做到儘量等長,這段距離之間不要有阻礙物,中高頻被反射後,方向會亂掉,從而影響定位。\r

  很多音箱為了做出一個漂亮的外觀,因此把外形設計得很有曲線感,這往往使得音箱的面板用更多的網格來雕塑這個造型,這對聲音有什麼影響呢?在經典的立方形設計中,音箱的網罩是很簡單的,一個邊框加一層黑紗(也可以別的顏色),而如果要把這個網罩做成曲線造型的,就不能靠一個邊框來實現了,需要加入更多的網格來讓造型改變,為了達到一定的強度,網格一般會比較粗,這會嚴重影響聲音的品質,單元發出聲音遇到這些網格就會散射開來。我們建議使用的時候,把這些面罩摘除掉。

  另外有些音箱使用的金屬絲網面罩來裝飾,但它在大音量下會振動,破壞音質,如果為了音質,也建議摘除。

箱體的造型、吸音棉、板材厚度

  箱體造型表明上是為了外觀好看,但更多時候是為了聲學設計的需要,和水波一樣,聲波一樣具有疊加、衍射等波的特徵。疊加後的聲波會改變頻率,達到一定的能量時威力巨大。大家一定看過科學家使用聲波擊碎玻璃杯的例子,雖然箱體內的聲波不管如何疊加都不會讓音箱出現故障,但它強大到可以足夠讓箱體振動起來,箱體一旦振動,也會發出聲音,從而破壞音質。

  在音箱箱體設計中,等邊的設計是應該忌諱的,例如正立方體狀的造型,等邊的立方體容易讓波疊加,有些音箱必須設計成正方體造型,那麼只有在內部去改變造型了。音箱箱體的設計原則是儘量減少這些駐波,讓這些駐波儘量失去威力,解決的辦法就是讓箱體變得非等邊,著名的例子就是倒三角設計的惠威T200A。另外還有一些手段可以幫助消除駐波,例如在箱體內填充吸音棉,也有一些音箱在箱體內壁上粘貼波浪狀的海綿達到同樣的效果。不管怎樣的設計,駐波不可能完全消除,讓箱體變得難以振動是最後的辦法,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厚箱體板材,讓其難以振動,在對音質講究的設計當中,都會使用到厚實的板材,這也是為什麼高檔音箱異常沉重的原因。

雙分頻與全頻帶

  經常聽到雙分頻與全頻帶這兩個辭彙,那麼它們究竟指的什麼意思?在許多X.1的衛星箱上,我們只發現有一隻揚聲器,那麼這只揚聲器通常就是全頻帶揚聲器。全頻帶揚聲器,顧名思義就是指的能發出全部頻率的揚聲器,但事實上它並非如此,除非頂級的全頻帶揚聲器,它們都很難發出較高的高頻信號與較低的低頻信號,只不過他們比一般的低音單元頻帶更寬一點。全頻帶揚聲器不單被大量應用到多媒體X.1音箱,大部分的汽車音響也有採用。為了讓頻段回應更寬,講究的設計中使用了雙分頻設計,就是使用一隻高音揚聲器和一直低音揚聲器來實現更寬頻段的回應,只要不出差錯,雙分頻設計的音箱往往會顯得更加明亮,解析力也要更好點,但並不表示頻率銜接就正確。

分頻器

  雙分頻設計就是使用一隻高音揚聲器和一隻低音揚聲器來合作工作,但是兩個揚聲器的上下限並不是天然吻合的,高音揚聲器的頻率下限可以達到3kHz左右,而低音揚聲器的上限可以達到5-8kHz,有一段較長的重合,只有讓兩隻揚聲器在一個較小的頻率段截止組合才是上上策,否則波的疊加會讓聲音完全變味。在低端的設計中,往往採用電容分頻的方式,這種設計的最大好處就是成本低廉,分頻效果一般。而高級的設計當中,則使用分頻器來分頻,正確設計的分頻器可以完美控制中高頻的銜接。分頻器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才是音箱的真正靈魂,分頻器的作用不只是分頻,還有控制音色等重要功能。分頻器的外觀十分好認,它有一組信號輸入,然後兩組信號輸出,分別將處理過的信號傳輸到兩隻揚聲器。分頻器一般都會使用到一隻或者多隻大電感,就是一個大銅線圈。近幾年,又興起了電子分頻技術,它和傳統的分頻器工作原理不同,但實現相同的效果,電子分頻器沒有顯著外觀特徵。
pigpigpig
神人
文章: 844
註冊時間: 2003-04-23 20:16
來自: 童話世界

文章 pigpigpig »

感謝分享! :)
Anonymous_X
大師
文章: 157
註冊時間: 2004-04-07 12:16
來自: 水晶湖

文章 Anonymous_X »

好的喇叭資訊文 :tup:

...相較最近Ozaki那一篇已經看到胃口倒盡 :-.-:
Altec Lansing MX5021 For AcutePatch 3.0 + KECES USB Audio Box For AN version
MOGAMI NO. 3173 + AXE SPK-105B
.....從 高音過亮 變 高音昏暗 變 高音清澈響亮 .................下一步是......
sutl
神人
文章: 968
註冊時間: 2003-01-13 03:54
來自: 永和

Re: 多媒體音箱十條必讀的小知識 不知對各位有沒有幫助

文章 sutl »

這篇來自中國的多媒體喇叭文章還算不錯,我就再補充修正一下,讓這篇的可參考性更高吧:)
fdragonking 寫:磁鋼大小
  磁鋼的磁強度影響振膜控制力的好壞,磁強度和磁鋼大小以及磁密度大小有關。這點在音箱中低音單元中體現得很明顯,在磁密度相同的情況下,磁鋼大小決定了磁強度,決定了控制力高低。磁密度和充磁時間以及充磁材質有關,一些稀有金屬合金往往可以在相同的磁體大小條件提供大得多的磁強度。有人說,音箱重量過輕不予考慮,因為磁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音箱淨重大小。在非使用特殊磁體材料的情況下,過小的磁鋼往往是低音不好的癥結所在。而過於龐大的磁鋼存在另外一個弊端,即運輸途中容易摔壞,讓盆架變形,因此製造商一般很少使用誇張的磁鋼。
原來磁鐵在中國叫磁鋼。其實可以將喇叭視為與馬達類似的電動機構,這樣大家就知道磁鐵的重要性了,高磁力的磁鐵在馬達上會產生大馬力,在喇叭上會產生大音壓,再配合小的磁隙(磁鐵與喇叭線圈的間隙),就會是一顆高動態高細節的喇叭。

一般來說以驚人細節出名的喇叭,其喇叭磁力都非常高,很多為了追求高磁力都放棄了一般的鐵磁粉磁鐵,有拆過喇叭的人都知道,現代喇叭後面的磁鐵體積都已經做到極限了,再大下去就比喇叭面積還大了,這樣會造成喇叭場作業困難,所以要有更高的磁力只有換磁鐵材質一途。

其實以前的天然磁鐵Alnico的磁力是優於鐵磁粉磁鐵的,但由於產量枯竭之故,現代喇叭已經極少採用Alnico磁鐵了,也因為磁鐵影響喇叭甚鉅,所以古早喇叭的音色明顯與現代喇叭不同。

除了Alnico之外,現代的銣鐵硼磁鐵的磁力其實更強,所以你可以看到使用銣鐵硼磁鐵的喇叭其磁鐵小的不可思議,但我要跟你說的是,你看到的是保護外殼,實際上所用的銣鐵硼磁鐵比你看到的小型外殼還小。

不過一般音響愛好者卻不喜歡銣鐵硼磁鐵喇叭的音色,因為跟一般鐵磁粉喇叭差太多了,不過一但上癮的話,聽一般的喇叭就會索然無味了。

高磁力喇叭雖然動態效果驚人,但若沒有小的磁隙配合的話,只會產生粗操的聲音,只有在磁隙小的情況下,喇叭線圈上微小電流所產生的微弱磁力變化才會與磁鐵互動,所以好的喇叭磁鐵系統首重磁隙,接下來才是磁力。
fdragonking 寫:低音單元口徑與長衝程

  低音單元口徑往往決定了低音下潛深度與量感,口徑為什麼覺得了這些呢?其實低音量感的大小和推動的空氣的體積有關,推動的體積越大,低音量感也就越強。在衝程相當的情況下,面積較大的振膜可以推動更大體積的空氣,這就是口徑與量感的關係所在。為了在有限的口徑內提高量感,加大運動衝程是有效辦法,不少揚聲器製造商也這麼做了,不少音箱上為了體現自己低音量感,在宣傳上都打上了“長衝程低音單元”的字樣。長衝程提高低音量感的好處是十分明顯的,但是過長的衝程運動也往往會使得一個衝程的動作週期變長,在表現節奏過快的音樂的時候,不少低音單元無法完全完成一個動作就進入到下一個衝程,導致低音變得混亂。常常用“低音速度較慢”形容。
同樣的低頻音壓,喇叭面積越大所需位移量就越小,但有時礙於小體積限制甚或是法規限制而不得不用小面積喇叭。其實所謂的長不過是個比較詞,基本上現代喇叭對於古早喇叭來說都是長衝程,不過衝程越長就越難控制,所以如果體積不是問題的話,選用8"以上的喇叭來製造低頻最好,以目前的科技水準,12"長衝程通常有最佳的低頻下沉度,很多PA用18"~36"的喇叭其實是音壓大,下沉度其實不佳,原因卡在充磁機的磁力,目前的科技實力就是這樣。
fdragonking 寫:倒相式與密閉式

  音箱的聲學結構主要分為倒相式和密閉式。在大部分的的低音炮或者2.0的音箱上,都會看到一個孔,有些朋友稱其為“散熱孔”或者“氣孔”,其實它真正的稱呼叫做倒相孔。而倒相孔上往往還插著一根管子,這根管子叫做倒相管。而密閉式的設計是完全密封的。密閉箱的揚聲器在做對外推動空氣的動作時,箱體內容積實際在變大,密閉的箱體導致箱體內與箱體外的氣壓不同,揚聲器振膜會被外界氣壓迅速壓回,這樣揚聲器的衝程距離變得較短,因此密閉箱的低音下潛相對較差,但它的低音表現往往會比倒相式的乾淨快速。倒相式設計的箱體與外界大氣相連接,揚聲器做衝程運動的時候,箱體內的氣壓與箱外的氣壓差不會象密閉式的那麼大,這種設計往往能推動更大的空氣體積,因此往往低音量感較好(注:倒相設計絕非開個口子那麼簡單)。目前,大部分多媒體音箱都採用了倒相式設計。在倒相箱中,根據倒相孔的位置分為前倒相與後倒相二種,倒相孔位於音箱前面板的成為前倒相,反之亦然。一般情況下,前倒相結構能夠推動提供更好的低音量感,但也會帶來一些其他問題。
倒相式在台灣被稱為低頻反射式,這種設計其實等於多一個低音產生管,管子依據口徑與長度就決定產生什麼頻率的低頻,所以當喇叭在音箱內劇烈運動產生氣流通過低音管時,就會產生相對音量的固定低頻。

所以低音管純脆是用來增添喇叭的低頻氣勢用的,其聲音跟訊源的訊號一點關係都沒有。

依據一般通則,音箱愈大時,低音管所產生的音量越大,反之越小。(世事無絕對)

所以大家應該知道為何密閉式的聲音最純淨了吧。不過缺點就是,喇叭能發出什麼頻率那就只有那樣。對了,如果音箱比喇叭所需的小時,在喇叭的低頻下限頻率音壓會提升,但大體而言,會產生喇吧原本只能產生的聲音。

依據口徑與長度就決定產生什麼頻率的低頻,所以當喇叭在音箱內劇烈運動產生氣流通過低音管時,就會產生相對音量的固定低頻。

所以低音管純脆是用來增添喇叭的低頻氣勢用的,其聲音跟訊源的訊號一點關係都沒有。
fdragonking 寫:箱體體積

  箱體體積也決定了低音量感的大小,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大箱體可以安裝大口徑的揚聲器,大口徑揚聲器可以直接帶來低音量感的提升。箱體容積的增大也會改變揚聲器衝程運動帶來的箱體內外氣壓差的變化,大的箱體內容積可以讓低音變得低音更有彈性和具有量感。在我們評測一款X.1音箱的時候,目測它的衛星箱的大小是一項必須的檢測項目,過小的衛星箱無法實現足夠的低頻下限,從而和低音炮的低頻銜接存在斷層,使得一段頻率凹陷導致聽感變差。
請看上一段
fdragonking 寫:低頻的方向感

  一般音箱都會給出一個頻率回應範圍的參數,例如20-20kHz,這個20Hz就是其低頻下限。X.1的低頻下限一般都會達到較低的頻率,那麼他們衛星箱呢。考慮到用戶桌面緊張的實際情況,大部分的X.1的衛星箱都儘量小型化,但受揚聲器口徑限制和箱體容積限制,衛星箱的低頻不可能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值。在許多文章中,都有一種說法,就是低頻很難聽出音源方向,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事實上只有小於150Hz的低頻才難以聽出方向,一個完美的設計就得要求衛星箱的低頻下限達到150Hz甚至更低,而小型化的衛星箱是很難做到的。

  音箱設計者們只有妥協這種現狀,要麼就是讓這個斷層事實存在,例如衛星箱下潛到250Hz,而低音炮的上限設置為150Hz,這樣低音炮可以較為隨意的擺放了,但存在一個151-249Hz段的凹陷,聽某些音樂會顯得沒味道,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提高低音炮的上限頻率到衛星箱的低頻下限頻率,讓低音炮發出大於150Hz的頻率,這樣銜接是解決了,但是擺位成了一件麻煩事,因為低音很容易被聽出方向來,並不是象某些文章所說的“低音炮可以隨意擺\放”。通常情況下,只有4寸口徑的衛星箱才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低頻下限,但是這樣的衛星箱個頭過大,並不常見。
一般來說,80Hz的低頻一般人就很難察覺方向性,人類之所以對聲音有方向性來自於雙耳時間差,而80Hz的波長長達4.25公尺,所以...
fdragonking 寫:低音炮的擺放\r

  既然某些低音炮為了妥協衛星箱的低頻下限而被迫提高上限造成低音炮能被聽出方向來,那麼有什麼通過方法來儘量緩解這種情況呢,答案就是擺位。在以前測試的X.1系統中,我們甚至可以在某些低音炮中提到人聲部,這更加需要靠擺位元解決了。正確的擺\放方法是,讓低音炮應該儘量擺放在衛星箱的中間。\r

  低音箱一般都是倒相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倒相孔,低音澎湃的時候,這個倒相孔可以推出強大的氣流。如果這個倒相孔被設計在低音箱的後面板上,那麼這個低音炮不的後面板不應該緊緊挨著牆,而需要保存一定的距離。低音箱不要緊緊的靠著其他物體,低音經過反射後會變得混濁,低音箱擺在一個相對空蕩穩固的地方是比較合理的。有不少低音炮過分追求所謂的超重低音效果,導致低音變得很混濁,你不妨可以找一塊棉布卷得緊緊的,然後堵住低音箱上的倒相孔,低音會立刻乾淨很多。
這段說得很好,實際上一般的PC喇叭超低音是由低音管發出的,所以要把低音管視為發音源(喇叭不重要),所以就算貼牆放,只要低音管的前方空曠無反射物,身音就不會變糟。放在左右衛星喇叭之間的確是好建議。
fdragonking 寫:衛星箱或2.0音箱的擺放\r

  2.0音箱基本都是為聽音樂準備的,因此擺放上應該更多一些要求。大部分2.0音箱下都安裝了4個小小的橡膠墊子,為的就是讓音箱底部進少接觸桌面,而這些橡皮點往往達不到較好的作用,我們建議只用圍棋子,用3顆圍棋子架起音箱,圍棋子的曲面和桌面接觸,也有使用硬幣的。在播放某些爆棚的曲子的時候,音箱可能會有些震動,建議在音箱上方壓些重物,這樣可以明顯改善音質。和低音炮一樣,如果你覺得音箱的低音混濁了,在一些改善措施都無太多效果的情況下也可以嘗試堵住倒相孔。

  X.1的前置和後置衛星箱應該儘量擺放於同一個水平面上,這樣有利於聽聲定位,在擺\放4.1系統的時候,後置也許很難做到於前置等高,很多朋友的解決辦法就是掛在牆上。衛星箱主要負責發出中高頻的信號,很容易被聽出方向來,因此,掛在牆上的時候請儘量將衛星箱單元的延長線和衛星箱到人的連線保持平行,當衛星箱高於人耳的時候,儘量保持向下的傾角,反之亦然。衛星箱到人的距離要做到儘量等長,這段距離之間不要有阻礙物,中高頻被反射後,方向會亂掉,從而影響定位。\r

  很多音箱為了做出一個漂亮的外觀,因此把外形設計得很有曲線感,這往往使得音箱的面板用更多的網格來雕塑這個造型,這對聲音有什麼影響呢?在經典的立方形設計中,音箱的網罩是很簡單的,一個邊框加一層黑紗(也可以別的顏色),而如果要把這個網罩做成曲線造型的,就不能靠一個邊框來實現了,需要加入更多的網格來讓造型改變,為了達到一定的強度,網格一般會比較粗,這會嚴重影響聲音的品質,單元發出聲音遇到這些網格就會散射開來。我們建議使用的時候,把這些面罩摘除掉。

  另外有些音箱使用的金屬絲網面罩來裝飾,但它在大音量下會振動,破壞音質,如果為了音質,也建議摘除。
這段說得蠻好的,懶得補充了。
fdragonking 寫:箱體的造型、吸音棉、板材厚度

  箱體造型表明上是為了外觀好看,但更多時候是為了聲學設計的需要,和水波一樣,聲波一樣具有疊加、衍射等波的特徵。疊加後的聲波會改變頻率,達到一定的能量時威力巨大。大家一定看過科學家使用聲波擊碎玻璃杯的例子,雖然箱體內的聲波不管如何疊加都不會讓音箱出現故障,但它強大到可以足夠讓箱體振動起來,箱體一旦振動,也會發出聲音,從而破壞音質。

  在音箱箱體設計中,等邊的設計是應該忌諱的,例如正立方體狀的造型,等邊的立方體容易讓波疊加,有些音箱必須設計成正方體造型,那麼只有在內部去改變造型了。音箱箱體的設計原則是儘量減少這些駐波,讓這些駐波儘量失去威力,解決的辦法就是讓箱體變得非等邊,著名的例子就是倒三角設計的惠威T200A。另外還有一些手段可以幫助消除駐波,例如在箱體內填充吸音棉,也有一些音箱在箱體內壁上粘貼波浪狀的海綿達到同樣的效果。不管怎樣的設計,駐波不可能完全消除,讓箱體變得難以振動是最後的辦法,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厚箱體板材,讓其難以振動,在對音質講究的設計當中,都會使用到厚實的板材,這也是為什麼高檔音箱異常沉重的原因。
事實上,最佳的音箱是球型,不過成本...
fdragonking 寫:雙分頻與全頻帶

  經常聽到雙分頻與全頻帶這兩個辭彙,那麼它們究竟指的什麼意思?在許多X.1的衛星箱上,我們只發現有一隻揚聲器,那麼這只揚聲器通常就是全頻帶揚聲器。全頻帶揚聲器,顧名思義就是指的能發出全部頻率的揚聲器,但事實上它並非如此,除非頂級的全頻帶揚聲器,它們都很難發出較高的高頻信號與較低的低頻信號,只不過他們比一般的低音單元頻帶更寬一點。全頻帶揚聲器不單被大量應用到多媒體X.1音箱,大部分的汽車音響也有採用。為了讓頻段回應更寬,講究的設計中使用了雙分頻設計,就是使用一隻高音揚聲器和一直低音揚聲器來實現更寬頻段的回應,只要不出差錯,雙分頻設計的音箱往往會顯得更加明亮,解析力也要更好點,但並不表示頻率銜接就正確。
到底是兩音路好還是全音域好,其實喇叭好比較重要。喇叭的設計有太多地方需要跟物理妥協,所以如何截長補短才是設計重點。
fdragonking 寫:分頻器

  雙分頻設計就是使用一隻高音揚聲器和一隻低音揚聲器來合作工作,但是兩個揚聲器的上下限並不是天然吻合的,高音揚聲器的頻率下限可以達到3kHz左右,而低音揚聲器的上限可以達到5-8kHz,有一段較長的重合,只有讓兩隻揚聲器在一個較小的頻率段截止組合才是上上策,否則波的疊加會讓聲音完全變味。在低端的設計中,往往採用電容分頻的方式,這種設計的最大好處就是成本低廉,分頻效果一般。而高級的設計當中,則使用分頻器來分頻,正確設計的分頻器可以完美控制中高頻的銜接。分頻器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才是音箱的真正靈魂,分頻器的作用不只是分頻,還有控制音色等重要功能。分頻器的外觀十分好認,它有一組信號輸入,然後兩組信號輸出,分別將處理過的信號傳輸到兩隻揚聲器。分頻器一般都會使用到一隻或者多隻大電感,就是一個大銅線圈。近幾年,又興起了電子分頻技術,它和傳統的分頻器工作原理不同,但實現相同的效果,電子分頻器沒有顯著外觀特徵。

在全音域以外的系統都需要分音,就我的認知,電子分音遠優於被動式分音,被動分音的電容電感所吃掉的細節與功率驚人,尤其是在很多大型落地式喇叭上這種問題更嚴重,為了分除夠低的頻率給低音喇叭使用,非得使用大型電解電容和大型電感(第一次看到的人絕對會以為是大型變壓器),這都會吃掉大量的功率,這往往是落地喇叭的罩門。不過也往往落地喇叭音箱其大,所以低音管的音量十足,讓人有氣勢極佳的感覺...
關於聲音的一切,不要聽人亂講 提問的智慧

可攜式Firefox,還會自動備份bookmark喔
lgla
大師
文章: 111
註冊時間: 2004-02-09 22:13
來自: 台中

文章 lgla »

引言 :
事實上,最佳的音箱是球型,不過成本...
---------------------------------------------------------
那麼說起來XA3021的圓桶狀應該是不錯的設計嚕!?
yagami
神人
文章: 324
註冊時間: 2002-01-06 08:00
來自: 台中/台北
聯繫:

文章 yagami »

把一些名詞換成習慣的用字... 雖然原文並不難閱讀...但對於名詞瞭解才不容易產

生誤解...兩岸用字並沒有孰優孰劣的問題..只是單純的習慣問題


磁鐵大小

  磁鐵的磁強度影響振膜控制力的好壞,磁強度和磁鐵大小以及磁密度大小有關。這點在音箱中低音單體中顯現得很明顯,在磁密度相同的情況下,磁鐵大小決定了磁強度,決定了控制力高低。磁密度和充磁時間以及充磁材質有關,一些稀有金屬合金往往可以在相同的磁體大小條件提供大得多的磁強度。有人說,音箱重量過輕不予考慮,因為磁鐵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音箱淨重大小。在非使用特殊磁體材料的情況下,過小的磁鐵往往是低音不好的癥結所在。而過於龐大的磁鐵存在另外一個弊端,即運輸途中容易摔壞,讓盆架變形,因此製造商一般很少使用誇張的磁鐵。

低音單體口徑與長衝程

  低音單體口徑往往決定了低音下潛深度與量感,口徑為什麼覺得了這些呢?其實低音量感的大小和推動的空氣的體積有關,推動的體積越大,低音量感也就越強。在衝程相當的情況下,面積較大的振膜可以推動更大體積的空氣,這就是口徑與量感的關係所在。為了在有限的口徑內提高量感,加大運動衝程是有效辦法,不少揚聲器製造商也這麼做了,不少音箱上為了體現自己低音量感,在宣傳上都打上了“長衝程低音單體”的字樣。長衝程提高低音量感的好處是十分明顯的,但是過長的衝程運動也往往會使得一個衝程的動作週期變長,在表現節奏過快的音樂的時候,不少低音單體無法完全完成一個動作就進入到下一個衝程,導致低音變得混亂。常常用“低音速度較慢”形容。

低音反射式與密閉式

  音箱的聲學結構主要分為低音反射式和密閉式。在大部分的的低音炮或者2.0的音箱上,都會看到一個孔,有些朋友稱其為“散熱孔”或者“氣孔”,其實它真正的稱呼叫做低音反射孔。而低音反射孔上往往還插著一根管子,這根管子叫做低音反射管。而密閉式的設計是完全密封的。密閉箱的揚聲器在做對外推動空氣的動作時,箱體內容積實際在變大,密閉的箱體導致箱體內與箱體外的氣壓不同,揚聲器振膜會被外界氣壓迅速壓回,這樣揚聲器的衝程距離變得較短,因此密閉箱的低音下潛相對較差,但它的低音表現往往會比低音反射的乾淨快速。低音反射式設計的箱體與外界大氣相連接,揚聲器做衝程運動的時候,箱體內的氣壓與箱外的氣壓差不會象密閉式的那麼大,這種設計往往能推動更大的空氣體積,因此往往低音量感較好(注:低音反射設計絕非開個口子那麼簡單)。目前,大部分多媒體音箱都採用了低音反射式設計。在低音反射箱中,根據低音反射孔的位置分為前低音反射與後低音反射二種,低音反射孔位於音箱前面板的成為前低音反射,反之亦然。一般情況下,前低音反射結構能夠推動提供更好的低音量感,但也會帶來一些其他問題。

箱體體積

  箱體體積也決定了低音量感的大小,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大箱體可以安裝大口徑的揚聲器,大口徑揚聲器可以直接帶來低音量感的提升。箱體容積的增大也會改變揚聲器衝程運動帶來的箱體內外氣壓差的變化,大的箱體內容積可以讓低音變得低音更有彈性和具有量感。在我們評測一款X.1音箱的時候,目測它的衛星箱的大小是一項必須的檢測項目,過小的衛星箱無法實現足夠的低頻下限,從而和低音炮的低頻銜接存在斷層,使得一段頻率凹陷導致聽感變差。

低頻的方向感

  一般音箱都會給出一個頻率響應範圍的參數,例如20-20kHz,這個20Hz就是其低頻下限。X.1的低頻下限一般都會達到較低的頻率,那麼他們衛星箱呢。考慮到用戶桌面緊張的實際情況,大部分的X.1的衛星箱都儘量小型化,但受揚聲器口徑限制和箱體容積限制,衛星箱的低頻不可能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值。在許多文章中,都有一種說法,就是低頻很難聽出音源方向,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事實上只有小於150Hz的低頻才難以聽出方向,一個完美的設計就得要求衛星箱的低頻下限達到150Hz甚至更低,而小型化的衛星箱是很難做到的。

  音箱設計者們只有妥協這種現狀,要麼就是讓這個斷層事實存在,例如衛星箱下潛到250Hz,而低音炮的上限設置為150Hz,這樣低音炮可以較為隨意的擺放了,但存在一個151-249Hz段的凹陷,聽某些音樂會顯得沒味道,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提高低音炮的上限頻率到衛星箱的低頻下限頻率,讓低音炮發出大於150Hz的頻率,這樣銜接是解決了,但是擺位成了一件麻煩事,因為低音很容易被聽出方向來,並不是象某些文章所說的“低音炮可以隨意擺\放”。通常情況下,只有4寸口徑的衛星箱才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低頻下限,但是這樣的衛星箱個頭過大,並不常見。

低音炮的擺放

  既然某些低音炮為了妥協衛星箱的低頻下限而被迫提高上限造成低音炮能被聽出方向來,那麼有什麼通過方法來儘量緩解這種情況呢,答案就是擺位。在以前測試的X.1系統中,我們甚至可以在某些低音炮中提到人聲,這更加需要靠擺位解決了。正確的擺\放方法是,讓低音炮應該儘量擺放在衛星箱的中間。

  低音箱一般都是低音反射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低音反射孔,低音澎湃的時候,這個低音反射孔可以推出強大的氣流。如果這個低音反射孔被設計在低音箱的後面板上,那麼這個低音炮的後面板不應該緊緊挨著牆,而需要保存一定的距離。低音箱不要緊緊的靠著其他物體,低音經過反射後會變得混濁,低音箱擺在一個相對空蕩穩固的地方是比較合理的。有不少低音炮過分追求所謂的超重低音效果,導致低音變得很混濁,你不妨可以找一塊棉布卷得緊緊的,然後堵住低音箱上的低音反射孔,低音會立刻乾淨很多。

衛星箱或2.0音箱的擺放

  2.0音箱基本都是為聽音樂準備的,因此擺放上應該更多一些要求。大部分2.0音箱下都安裝了4個小小的橡膠墊子,為的就是讓音箱底部進少接觸桌面,而這些橡皮點往往達不到較好的作用,我們建議只用圍棋子,用3顆圍棋子架起音箱,圍棋子的曲面和桌面接觸,也有使用硬幣的。在播放某些爆棚的曲子的時候,音箱可能會有些震動,建議在音箱上方壓些重物,這樣可以明顯改善音質。和低音炮一樣,如果你覺得音箱的低音混濁了,在一些改善措施都無太多效果的情況下也可以嘗試堵住低音反射孔。

  X.1的前置和後置衛星箱應該儘量擺放於同一個水平面上,這樣有利於聽聲定位,在擺\放4.1系統的時候,後置也許很難做到於前置等高,很多朋友的解決辦法就是掛在牆上。衛星箱主要負責發出中高頻的信號,很容易被聽出方向來,因此,掛在牆上的時候請儘量將衛星箱單體的延長線和衛星箱到人的連線保持平行,當衛星箱高於人耳的時候,儘量保持向下的傾角,反之亦然。衛星箱到人的距離要做到儘量等長,這段距離之間不要有阻礙物,中高頻被反射後,方向會亂掉,從而影響定位。

  很多音箱為了做出一個漂亮的外觀,因此把外形設計得很有曲線感,這往往使得音箱的面板用更多的網格來雕塑這個造型,這對聲音有什麼影響呢?在經典的立方形設計中,音箱的網罩是很簡單的,一個邊框加一層黑紗(也可以別的顏色),而如果要把這個網罩做成曲線造型的,就不能靠一個邊框來實現了,需要加入更多的網格來讓造型改變,為了達到一定的強度,網格一般會比較粗,這會嚴重影響聲音的品質,單元發出聲音遇到這些網格就會散射開來。我們建議使用的時候,把這些面罩摘除掉。

  另外有些音箱使用的金屬絲網面罩來裝飾,但它在大音量下會振動,破壞音質,如果為了音質,也建議摘除。

箱體的造型、吸音棉、板材厚度

  箱體造型表明上是為了外觀好看,但更多時候是為了聲學設計的需要,和水波一樣,聲波一樣具有疊加、衍射等波的特徵。疊加後的聲波會改變頻率,達到一定的能量時威力巨大。大家一定看過科學家使用聲波擊碎玻璃杯的例子,雖然箱體內的聲波不管如何疊加都不會讓音箱出現故障,但它強大到可以足夠讓箱體振動起來,箱體一旦振動,也會發出聲音,從而破壞音質。

  在音箱箱體設計中,等邊的設計是應該忌諱的,例如正立方體狀的造型,等邊的立方體容易讓波疊加,有些音箱必須設計成正方體造型,那麼只有在內部去改變造型了。音箱箱體的設計原則是儘量減少這些駐波,讓這些駐波儘量失去威力,解決的辦法就是讓箱體變得非等邊,著名的例子就是倒三角設計的惠威T200A。另外還有一些手段可以幫助消除駐波,例如在箱體內填充吸音棉,也有一些音箱在箱體內壁上粘貼波浪狀的海綿達到同樣的效果。不管怎樣的設計,駐波不可能完全消除,讓箱體變得難以振動是最後的辦法,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厚箱體板材,讓其難以振動,在對音質講究的設計當中,都會使用到厚實的板材,這也是為什麼高檔音箱異常沉重的原因。

雙音路與全音域

  經常聽到二音路與全音域這兩個辭彙,那麼它們究竟指的什麼意思?在許多X.1的衛星箱上,我們只發現有一隻揚聲器(單體),那麼這只揚聲器通常就是全音域單體。全音域單體,顧名思義就是指的能發出全部頻率的揚聲器,但事實上它並非如此,除非頂級的全音域單體,它們都很難發出較高的高頻信號與較低的低頻信號,只不過他們比一般的低音單體頻帶更寬一點。全音域單體不單被大量應用到多媒體X.1音箱,大部分的汽車音響也有採用。為了讓響應頻率更寬,講究的設計中使用了二音路設計,就是使用一隻高音揚聲器和一直低音揚聲器來實現更寬頻段的響應,只要不出差錯,二音路設計的音箱往往會顯得更加明亮,解析力也要更好點,但並不表示頻率銜接就正確。

分音器

  二音路設計就是使用一隻高音揚聲器和一隻低音揚聲器來合作工作,但是兩個揚聲器的上下限並不是天然吻合的,高音揚聲器的頻率下限可以達到3kHz左右,而低音揚聲器的上限可以達到5-8kHz,有一段較長的重合,只有讓兩隻揚聲器在一個較小的頻率段截止組合才是上上策,否則波的疊加會讓聲音完全變味。在低端的設計中,往往採用電容分頻的方式,這種設計的最大好處就是成本低廉,分音效果一般。而高級的設計當中,則使用分音器來分頻,正確設計的分音器可以完美控制中高頻的銜接。分音器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才是音箱的真正靈魂,分音器的作用不只是分頻,還有控制音色等重要功能。分音器的外觀十分好認,它有一組信號輸入,然後兩組信號輸出,分別將處理過的信號傳輸到兩隻揚聲器。分音器一般都會使用到一隻或者多隻大電感,就是一個大銅線圈。近幾年,又興起了電子分音技術,它和傳統的分音器工作原理不同,但實現相同的效果,電子分音器沒有顯著外觀特徵。
sutl
神人
文章: 968
註冊時間: 2003-01-13 03:54
來自: 永和

文章 sutl »

lgla 寫:引言 :
事實上,最佳的音箱是球型,不過成本...
---------------------------------------------------------
那麼說起來XA3021的圓桶狀應該是不錯的設計嚕!?
圓桶狀設計是兩個極端,若是像XA3001喇叭裝兩端之一者就是最差設計,若是將喇叭裝在圓壁上,並且距兩端不等長者為優良設計。

原因就在於箱內駐波問題。
關於聲音的一切,不要聽人亂講 提問的智慧

可攜式Firefox,還會自動備份bookmark喔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