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小弟搬到了新房間,比原本的房間大將近一倍(約4.5坪),因此有充足的空間能夠規劃自己的音響區。
以下是小弟之前最初的擺設,兩個四層櫃放在最角落,中間用自己DIY的擴散版先隔離起來,儘管還沒調音,但是表現已遠比之前的小房間好上許多\r
原本的空間 :
現在的空間(剛搬過去時):
隨後將原本的三層櫃擺向背牆的正中間,這時音場的深度變深,結像也更清楚,但是兩旁的聲音卻顯的糢糊了許\多。
前幾天朋友來我這幫忙調音,由於我之前的擺位是照經驗法則調整的,並沒有經過仔細的計算,因此我們立刻拿起捲尺測量房間的長寬高,並算出最適合的擺\位點。
剛開始只是把最初的擺位和聆聽位置做修正,系統的音響性表現就立刻改善了許\多。喇叭消失的程度比先前更加徹底,取而代之的是浮現出來的人聲、樂器聲,空間感和包圍感都增加了不少。
經過更仔細的聆聽後調整,擺位已經確定,剩下的動作就是做好週遭的聲音處理。\r
首先就來給側牆貼上吸音棉,由於我原本裁的兩塊有點小,所以朋友把僅存的吸音棉再剪成了兩塊較大的,並找出高音單體第一反射點的位置,各貼了兩塊。
(因為聆聽的距離會變動,所以除了第一反射點之外,旁邊也多貼了一塊加強效果)
吸音棉貼上之後,改善的程度可以媲美剛調整好擺位時的聆聽感覺。側牆吸音後音場的水準寬度增加了各約半公尺,也就是寬了1公尺左右,原本蹲在牆角彈吉他的樂手現在跑到了隔壁房間。
但是低頻表現還是有些怪異,頻段表現並不完整,料想可能是因為低音單體距離地面太低,導致下半部的低頻再生能力受到影響,整體聆聽起來的感覺像是一個人膝蓋到腳踝被截肢,但是又硬生生的把腳掌跟大腿接在一起。\r
說不出來的奇怪,最後一不做二不休,去以前住的地方把空心磚搬回來墊高,然後重新貼吸音棉,順便從舊家把壁插給拆回來更換。
調整至此,彷彿像是換了新的系統一般,頻段銜接自然,音場寬深,空間感十足,定位精準,聲音變的比較厚了(應該是更換壁插的關係),而且更加具有感染力,更加透明。
聽我最愛的弦樂小品,彷彿我看見了另一個空間,帕格尼尼在專注的演奏,連伴奏的鋼琴都聽的出擺放的位置,有的放斜的,有的放橫的,或遠或近,相當清楚,小提琴聲迷人而讓人陶醉。\r
調整後(房間也整理的清爽多了):
最後想想,還有多餘的一塊擴散版,就拿來放在中間的櫃子上吧,順便測試看看差異。放上了擴散版之後,聲音比較不直接犀利,而變的柔順輕鬆。朋友回去之後,我試著把角落的四層櫃給拉近,然後再上了兩塊擴散板把背牆擴散強化,天呀,細節變多了不少。不過因為擴散版是隨便找的,因此看起來滿醜的,就先將就用吧-_-
完成體:
但是聽起大編制交響樂,缺點就浮現了,結像不夠清晰,沒辦法把大動態表現得體,甚至顯的沒力,不過直得慶幸的是氣勢還算是有出來。
也罷,小弟本身比較喜歡聽室內樂,因此對現在的聲音表現相當滿意,以上就是我的調音日記。
---------補充---------
隔天把台中朋友借我的Bryant壁插拿來取代先前使用的拆船貨, 效果差異很明顯... 音響性和音樂性又更上了一層樓~
小弟先前將四層櫃拉靠近中央... 雖然得到了細節...
但是友人過來( 又被我慫恿來了 -_- ) 一聽之後便說..."你不覺得樂器的迴音變的怪怪的嗎? 變成鐵桶蓋頭唱歌的那種怪異的迴音了\"...
於是小弟當下做個A-B測試... 果然聲音有些問題~ 最後還是把四層櫃給搬回了角落 ... 之前只注意到細節, 卻忽略了其他因素... 調音果然是一門學問呀...
以下是小弟現在的佈置(又變回來了, 唯一改善的只有上面的擴散版放的比較"好看") :
小弟的調音日記
版主: DearHoney
-
- 大師
- 文章: 195
- 註冊時間: 2003-02-10 14:26
- 來自: 弦樂小品的國度
-
- 大師
- 文章: 195
- 註冊時間: 2003-02-10 14:26
- 來自: 弦樂小品的國度
-
- 大師
- 文章: 195
- 註冊時間: 2003-02-10 14:26
- 來自: 弦樂小品的國度
-
- 大師
- 文章: 175
- 註冊時間: 2003-09-27 20:07
- 來自: 新竹
-
- 大師
- 文章: 195
- 註冊時間: 2003-02-10 14:26
- 來自: 弦樂小品的國度
-
- 神人
- 文章: 2233
- 註冊時間: 2003-12-26 15:02
- 來自: 台中
- 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