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播放機RMAA測試第九章: Sony Hi-MD MZ-NH1及Creative Zen Touch
上面那個網站的人有試了ipod mini,發現此問題已經解決了,看起來new ipod應該也解決了才對。lwb 寫:這是iPod 3代的MP3 decoder已知的bug,也用RMAA測過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很少人知道有這個問題?),請參考:iPod 3代方面在改用了LAME的測試檔案後, 測試結果有異常的下降, 原因未明. 不過由於有新版Firmware, 在遲一下測試iPod 4代時會再查證.
http://www.hydrogenaudio.org/forums/ind ... opic=20434
已知用LAME或iTunes壓的MP3都會有問題(原因不明地,MusicMatch壓出的檔案不會碰到這個bug),流量越高時,問題越嚴重,據說在160kbps的時候就有人可以用耳朵聽出差別
Apple雖然曾為3代更新Firmware,但完全沒有改進這一部份…
-
- 初學者
- 文章: 8
- 註冊時間: 2004-07-14 22:19
如果你懷疑這是"因為Creative支援到mp3所以就只測mp3的RMAA"或者是刻意隱瞞iPod的AAC測試結果, 那完全是誤會了. 你以為Zen Touch會因為iPod用上AAC而被iPod追過嗎? 下邊的是AAC對MP3的測試結果:
<a href="http://hk.geocities.com/hk_giantbear/rm ... 3.htm">AAC 320Kbps (iPod 4代) vs MP3 (iPod 4代及Zen Touch) </a>
如果我想要偏袒Creative, 打從一開始把這結果登出來, 把標題改成"Zen Touch配MP3輕取iPod配AAC"不是更好嗎? 即使會有人跑出來指證, 要讓大部分不了解聲音壓縮的人相信這說法實在太容易了. 我沒有這樣說, 是因為這並非RMAA測試的原意, 因為那是濫用RMAA測試. 看著這現實的測試結果, 難道我們要因此說iPod的AAC 320Kbps被Zen Touch的MP3 320Kbps徹底打敗嗎? 雖然這並非不可能的事, 不過要證明這點的話, 必須改用大規模的聆聽測試. 無論如何, 次世代CODEC的優勢普遍在低Bit Rate, 在高Bit Rate下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RMAA的測試原意, 是比較輸出設計的品質. 而不是在於壓縮格式間的比較. 由於現在是比較音響裝置的輸出品質, 我們必須採用共通的測試檔去進行測試, 才可以拿結果來比較. 用原WAV檔或Lossless格式比較, 當然是理想的作法. 可是iPod不支援WMA/OGG, Creative不支援AAC/OGG, iRiver不支援WAV/AAC, 要找共通格式除了MP3還有更好的嗎? 再者, MP3 320Kbps(LAME)的圖表極接近原WAV, 甚至有部分表現更有超前AAC 320Kbps的情況. 因此, 選擇MP3(LAME)作為取代WAV來進行RMAA測試是很合理的.
用RMAA測試不同格式是全沒意義嗎? 不, 我們從結果仍可以看到一些差異, 也就是不同壓縮格式在Psycho-acoustic Model上的一些表面取向. 單純從數據及圖表看, MP3(LAME) > WMA/AAC >> OGG Vorbis是眼前的事實. 不過, 從Frequency Response圖表可見, OGG Vorbis在很低的Bit Rate就可包含更闊的範圍, 但波幅及各種誤差很大. 人家說OGG Vorbis在低Bit Rate是最好的, 原因可以正正在此. 以較大誤差提供更闊的頻響, 也就是它在低Bit Rate的策略. 這就是我所說那些可以看出來的表面取向. 無論如何, 我們不可能用RMAA去證明不同機體用不同格式的優劣.
關於Lossless格式方面, 我也有執行. 依圖表顯示, 跟原WAV沒差異. 這結果很合理. 不過, 有使用硬碟播放機的人也知道, 用WAV就夠耗電了. 如果再用Lossless增加DSP的負荷, 耗電的速度還會更快.
關於用耳機進行測試, 我手上有這些(按阻抗排列):
Sony E838, E888
Audio Technica CM5
Sony V700DJ
Shure E3
Sennheiser MX400, MX500
Koss Porta Pro
Audio Technical ATH-A5X
Koss Pro4AAT
Sennheiser PXC-250
雖然我不知道你所用的Sennheiser監聽耳機是哪一款, 不過我的測試應該比較全面.
<a href="http://hk.geocities.com/hk_giantbear/rm ... 3.htm">AAC 320Kbps (iPod 4代) vs MP3 (iPod 4代及Zen Touch) </a>
如果我想要偏袒Creative, 打從一開始把這結果登出來, 把標題改成"Zen Touch配MP3輕取iPod配AAC"不是更好嗎? 即使會有人跑出來指證, 要讓大部分不了解聲音壓縮的人相信這說法實在太容易了. 我沒有這樣說, 是因為這並非RMAA測試的原意, 因為那是濫用RMAA測試. 看著這現實的測試結果, 難道我們要因此說iPod的AAC 320Kbps被Zen Touch的MP3 320Kbps徹底打敗嗎? 雖然這並非不可能的事, 不過要證明這點的話, 必須改用大規模的聆聽測試. 無論如何, 次世代CODEC的優勢普遍在低Bit Rate, 在高Bit Rate下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RMAA的測試原意, 是比較輸出設計的品質. 而不是在於壓縮格式間的比較. 由於現在是比較音響裝置的輸出品質, 我們必須採用共通的測試檔去進行測試, 才可以拿結果來比較. 用原WAV檔或Lossless格式比較, 當然是理想的作法. 可是iPod不支援WMA/OGG, Creative不支援AAC/OGG, iRiver不支援WAV/AAC, 要找共通格式除了MP3還有更好的嗎? 再者, MP3 320Kbps(LAME)的圖表極接近原WAV, 甚至有部分表現更有超前AAC 320Kbps的情況. 因此, 選擇MP3(LAME)作為取代WAV來進行RMAA測試是很合理的.
用RMAA測試不同格式是全沒意義嗎? 不, 我們從結果仍可以看到一些差異, 也就是不同壓縮格式在Psycho-acoustic Model上的一些表面取向. 單純從數據及圖表看, MP3(LAME) > WMA/AAC >> OGG Vorbis是眼前的事實. 不過, 從Frequency Response圖表可見, OGG Vorbis在很低的Bit Rate就可包含更闊的範圍, 但波幅及各種誤差很大. 人家說OGG Vorbis在低Bit Rate是最好的, 原因可以正正在此. 以較大誤差提供更闊的頻響, 也就是它在低Bit Rate的策略. 這就是我所說那些可以看出來的表面取向. 無論如何, 我們不可能用RMAA去證明不同機體用不同格式的優劣.
關於Lossless格式方面, 我也有執行. 依圖表顯示, 跟原WAV沒差異. 這結果很合理. 不過, 有使用硬碟播放機的人也知道, 用WAV就夠耗電了. 如果再用Lossless增加DSP的負荷, 耗電的速度還會更快.
關於用耳機進行測試, 我手上有這些(按阻抗排列):
Sony E838, E888
Audio Technica CM5
Sony V700DJ
Shure E3
Sennheiser MX400, MX500
Koss Porta Pro
Audio Technical ATH-A5X
Koss Pro4AAT
Sennheiser PXC-250
雖然我不知道你所用的Sennheiser監聽耳機是哪一款, 不過我的測試應該比較全面.
這圖表只是讓我知道四代iPod播放Lame的mp3時略遜於Zen Touch
兩者相差並不懸殊...差不多而已....搞不好實際聆聽的時候耳機出力的影響還比較大
與其知道這個...我比較想知道哪一種破壞性壓縮格式對於三代iPod可以有最好的音質..又該用怎樣的過程得到..這才是重點吧...
不然我跑去回覆四代那篇就好了...我回三代的幹麻哩
我的耳機是Sennheiser EH-2200等級略低於AKG 240s..但不會輸你手上任何一附耳機
我用這副耳機聆聽..認為在二代iPod上用EAC抓軌..然後再用iTunes轉成AAC出來的音質是最好的..
嚴格說起來..用iTunes直接抓軌直接轉跟用EAC抓軌再交給iTunes轉..兩個聲音是不一樣的
我很好奇為什麼...所以我想看在iPod上用iTunes的AAC或是別的 AAC codec和兩個mp3
編碼所產生的音訊檔案的差別在哪裡...
而不是比說..哪一台是最好的
所以我認為iPod三代不單單只有mp3的報告..
因為機緣關係導致我有兩台iPod..而我三代那一台..也只是灌Wav檔來聽...
所以我的標準是以iPod三代機的wav檔為準來比較哪一個破壞性編碼適合iPod
如果你認為我是因為iPod的音質輸Creative而抱怨的話..我想那是你誤會了..
我只是單純的想要知道iPod三代用EAC抓軌然後再用iTunes轉成AAC檔案上的表現
兩者相差並不懸殊...差不多而已....搞不好實際聆聽的時候耳機出力的影響還比較大
與其知道這個...我比較想知道哪一種破壞性壓縮格式對於三代iPod可以有最好的音質..又該用怎樣的過程得到..這才是重點吧...
不然我跑去回覆四代那篇就好了...我回三代的幹麻哩
我的耳機是Sennheiser EH-2200等級略低於AKG 240s..但不會輸你手上任何一附耳機
我用這副耳機聆聽..認為在二代iPod上用EAC抓軌..然後再用iTunes轉成AAC出來的音質是最好的..
嚴格說起來..用iTunes直接抓軌直接轉跟用EAC抓軌再交給iTunes轉..兩個聲音是不一樣的
我很好奇為什麼...所以我想看在iPod上用iTunes的AAC或是別的 AAC codec和兩個mp3
編碼所產生的音訊檔案的差別在哪裡...
而不是比說..哪一台是最好的
所以我認為iPod三代不單單只有mp3的報告..
因為機緣關係導致我有兩台iPod..而我三代那一台..也只是灌Wav檔來聽...
所以我的標準是以iPod三代機的wav檔為準來比較哪一個破壞性編碼適合iPod
如果你認為我是因為iPod的音質輸Creative而抱怨的話..我想那是你誤會了..
我只是單純的想要知道iPod三代用EAC抓軌然後再用iTunes轉成AAC檔案上的表現
論實際聆聽的時候耳機出力, 就我測試過的所有機體而言, iPod的表現是最差的, 而且輸的很明顯. 如果用上16-32 ohm的耳機, iPod絕對會明顯讓人有"缺少了甚麼東西"的感覺, 輸的實在太懸殊. 基本上隨便找一台較有名氣的MP3播放機 也可輕易把iPod打敗.
關於Sennheiser EH-2200... 等級真的只略低於AKG 240s嗎? 我個人沒有試過EH-2200, 不過說它只略低於AKG 240s會不會是太抬舉它了? 至於是不是真的不會輸我手上任何一副耳機, 我想充其量只可以說是各有特色. 有比較過EH-2200及我那些耳機的人不妨分享一下, 應該不少人也心中有數了. 無論如何, 我的比較在於配合不同耳機下的表現, 重點在於檢定機體配上不同阻抗負載時的差異. 從另一角度看, 則是每一款耳機配上不同機體時的表現. 目前只有300 ohm的PXC-250才能讓iPod的低頻追上其他機體. 這不表示PXC-250的聲音一定是最好的, 它只是把iPod掉低頻的距離收窄至幾近察覺不到的水平而已.
回到你想知的問題: iTunes直接抓軌跟用EAC抓軌為何有差異, EAC的首頁就有解釋了. EAC的完整名字(Exact Audio Copy)正好說明它有何不同之處. 如果每一個人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貼出來我都跑去驗證, 我一定會忙死. 因此, 你有興趣知道的東西, 請自己也嘗試一下進行驗證. 如果你想用RMAA測試的話, 建議你把RMAA測試檔案燒錄成音樂光碟, 再用iTune及EAC分別抽取. 再稍微的磨損一下光碟表面, 再分別用兩者抽取. 以RMAA分析前後抽出來的各個WAV檔, 看一下是否有差別.
至於哪一種破壞性壓縮格式對於三代iPod可以有最好的音質, 又該用怎樣的過程得到, 這兩個問題必須以主觀聆聽測試進行驗證, 我們沒法從RMAA的測試結果得出任何啟示. 唯一可以從RMAA知道的是, 使用iPod 3代的朋友請避免使用LAME (RMAA的數據可以輕易反映這一種問題).
關於Sennheiser EH-2200... 等級真的只略低於AKG 240s嗎? 我個人沒有試過EH-2200, 不過說它只略低於AKG 240s會不會是太抬舉它了? 至於是不是真的不會輸我手上任何一副耳機, 我想充其量只可以說是各有特色. 有比較過EH-2200及我那些耳機的人不妨分享一下, 應該不少人也心中有數了. 無論如何, 我的比較在於配合不同耳機下的表現, 重點在於檢定機體配上不同阻抗負載時的差異. 從另一角度看, 則是每一款耳機配上不同機體時的表現. 目前只有300 ohm的PXC-250才能讓iPod的低頻追上其他機體. 這不表示PXC-250的聲音一定是最好的, 它只是把iPod掉低頻的距離收窄至幾近察覺不到的水平而已.
回到你想知的問題: iTunes直接抓軌跟用EAC抓軌為何有差異, EAC的首頁就有解釋了. EAC的完整名字(Exact Audio Copy)正好說明它有何不同之處. 如果每一個人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貼出來我都跑去驗證, 我一定會忙死. 因此, 你有興趣知道的東西, 請自己也嘗試一下進行驗證. 如果你想用RMAA測試的話, 建議你把RMAA測試檔案燒錄成音樂光碟, 再用iTune及EAC分別抽取. 再稍微的磨損一下光碟表面, 再分別用兩者抽取. 以RMAA分析前後抽出來的各個WAV檔, 看一下是否有差別.
至於哪一種破壞性壓縮格式對於三代iPod可以有最好的音質, 又該用怎樣的過程得到, 這兩個問題必須以主觀聆聽測試進行驗證, 我們沒法從RMAA的測試結果得出任何啟示. 唯一可以從RMAA知道的是, 使用iPod 3代的朋友請避免使用LAME (RMAA的數據可以輕易反映這一種問題).
我想以你手上的耳機我想我實在很難跟你在談下去..
為什麼會太抬舉他...??
我說的是240s而並不是240m...
難道你不知道..有很多監聽耳機..本來就只是略遜於AKG 240s的..
而有很多監聽耳機..本來就只是略高於AKG 240s的嗎..
而我那出AKG 240s來做比較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刻意的抬舉我自己的那副耳機
而是希望讓你更清楚我所用來評析iPod的耳機的等級所在..請問.我若是自吹自豪的話..這樣對我又有什麼益處..
如果監聽還在搞什麼音色走向..性質不同的話..那就算我服了你了
我也試過一堆耳機..我不曉得你說的"目前只有300 ohm的PXC-250才能讓iPod的低頻追上其他機體"的標準為和...但是以PXC-250那樣的耳機卻有300 ohm的阻抗而言..在耳機中.明顯的跟一般同類型的耳機有極大的出入..而你卻以他為標準.
與其說iPod在低音上對組抗數大小的耳機有差異...還不如說iPod對耳塞式.耳掛式.全罩式的耳機在低音上有差異...
你說如果iPod用上16-32ohm的耳機似乎隨便一台較有名氣mp3播放機也可以幹掉iPod...不過你似乎少說了一些...
這樣的情況.卻在使用50 ohm以上的耳機時..反轉過來...在同樣都使用了64ohm的耳機時..iPod的聲音..就已經不會被"隨便一台較有名氣mp3播放機幹掉" 除非你吧Creative的隨身聽算再"隨便一台較有名氣mp3播放機"裡...
當阻抗上到120 ohm時所使用的耳機標準..應當為全罩式
這時..若是以隨身聽做訊源時...推力大小的影響似乎更勝過些微的音質差異..
剩下的實在是不想再談下去了....
我知道EAC的全名..也非常清楚做什麼用....
你的回答實在沒有辦法解決我的問題...
若是以EAC為標準的話...那似乎以iTunes抓軌有不少失真的可能性
又或許是在同時抓軌又同時轉碼的情況下..有失真的可能性
這才是疑問所在呀....
這也是我很難跟你在談下去的原因之一關於Sennheiser EH-2200... 等級真的只略低於AKG 240s嗎? 我個人沒有試過EH-2200, 不過說它只略低於AKG 240s會不會是太抬舉它了?
為什麼會太抬舉他...??
我說的是240s而並不是240m...
難道你不知道..有很多監聽耳機..本來就只是略遜於AKG 240s的..
而有很多監聽耳機..本來就只是略高於AKG 240s的嗎..
而我那出AKG 240s來做比較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刻意的抬舉我自己的那副耳機
而是希望讓你更清楚我所用來評析iPod的耳機的等級所在..請問.我若是自吹自豪的話..這樣對我又有什麼益處..
如果監聽還在搞什麼音色走向..性質不同的話..那就算我服了你了
這句話似乎是事實..我也不想反駁你..可是實際情況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論實際聆聽的時候耳機出力, 就我測試過的所有機體而言, iPod的表現是最差的, 而且輸的很明顯. 如果用上16-32 ohm的耳機, iPod絕對會明顯讓人有"缺少了甚麼東西"的感覺, 輸的實在太懸殊. 基本上隨便找一台較有名氣的MP3播放機 也可輕易把iPod打敗.
我也試過一堆耳機..我不曉得你說的"目前只有300 ohm的PXC-250才能讓iPod的低頻追上其他機體"的標準為和...但是以PXC-250那樣的耳機卻有300 ohm的阻抗而言..在耳機中.明顯的跟一般同類型的耳機有極大的出入..而你卻以他為標準.
與其說iPod在低音上對組抗數大小的耳機有差異...還不如說iPod對耳塞式.耳掛式.全罩式的耳機在低音上有差異...
你說如果iPod用上16-32ohm的耳機似乎隨便一台較有名氣mp3播放機也可以幹掉iPod...不過你似乎少說了一些...
這樣的情況.卻在使用50 ohm以上的耳機時..反轉過來...在同樣都使用了64ohm的耳機時..iPod的聲音..就已經不會被"隨便一台較有名氣mp3播放機幹掉" 除非你吧Creative的隨身聽算再"隨便一台較有名氣mp3播放機"裡...
當阻抗上到120 ohm時所使用的耳機標準..應當為全罩式
這時..若是以隨身聽做訊源時...推力大小的影響似乎更勝過些微的音質差異..
剩下的實在是不想再談下去了....
我知道EAC的全名..也非常清楚做什麼用....
你的回答實在沒有辦法解決我的問題...
若是以EAC為標準的話...那似乎以iTunes抓軌有不少失真的可能性
又或許是在同時抓軌又同時轉碼的情況下..有失真的可能性
這才是疑問所在呀....
深藍外套 寫:我想以你手上的耳機我想我實在很難跟你在談下去..
這也是我很難跟你在談下去的原因之一關於Sennheiser EH-2200... 等級真的只略低於AKG 240s嗎? 我個人沒有試過EH-2200, 不過說它只略低於AKG 240s會不會是太抬舉它了?
為什麼會太抬舉他...??
我說的是240s而並不是240m...
難道你不知道..有很多監聽耳機..本來就只是略遜於AKG 240s的..
而有很多監聽耳機..本來就只是略高於AKG 240s的嗎..
而我那出AKG 240s來做比較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刻意的抬舉我自己的那副耳機
而是希望讓你更清楚我所用來評析iPod的耳機的等級所在..請問.我若是自吹自豪的話..這樣對我又有什麼益處..
如果監聽還在搞什麼音色走向..性質不同的話..那就算我服了你了
這句話似乎是事實..我也不想反駁你..可是實際情況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論實際聆聽的時候耳機出力, 就我測試過的所有機體而言, iPod的表現是最差的, 而且輸的很明顯. 如果用上16-32 ohm的耳機, iPod絕對會明顯讓人有"缺少了甚麼東西"的感覺, 輸的實在太懸殊. 基本上隨便找一台較有名氣的MP3播放機 也可輕易把iPod打敗.
我也試過一堆耳機..我不曉得你說的"目前只有300 ohm的PXC-250才能讓iPod的低頻追上其他機體"的標準為和...但是以PXC-250那樣的耳機卻有300 ohm的阻抗而言..在耳機中.明顯的跟一般同類型的耳機有極大的出入..而你卻以他為標準.
與其說iPod在低音上對組抗數大小的耳機有差異...還不如說iPod對耳塞式.耳掛式.全罩式的耳機在低音上有差異...
你說如果iPod用上16-32ohm的耳機似乎隨便一台較有名氣mp3播放機也可以幹掉iPod...不過你似乎少說了一些...
這樣的情況.卻在使用50 ohm以上的耳機時..反轉過來...在同樣都使用了64ohm的耳機時..iPod的聲音..就已經不會被"隨便一台較有名氣mp3播放機幹掉" 除非你吧Creative的隨身聽算再"隨便一台較有名氣mp3播放機"裡...
當阻抗上到120 ohm時所使用的耳機標準..應當為全罩式
這時..若是以隨身聽做訊源時...推力大小的影響似乎更勝過些微的音質差異..
剩下的實在是不想再談下去了....
我知道EAC的全名..也非常清楚做什麼用....
你的回答實在沒有辦法解決我的問題...
插個嘴巨熊先生並不是服務你的客服,他沒有義務必須幫你解決問題吧?!
若是以EAC為標準的話...那似乎以iTunes抓軌有不少失真的可能性
又或許是在同時抓軌又同時轉碼的情況下..有失真的可能性
這才是疑問所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