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ter Correction

討論MP3、WAV、MIDI、WMA甚至其他數位音訊的播放、製作、轉換等。

版主: DearHoney

BL
大師
文章: 134
註冊時間: 2002-10-10 08:00

文章 BL »

cbreak 寫: [CD-ROM] ---抓音軌--> [cdda2wav Buffer(Queue)] --echo--> 音效卡
其中Buffer的空間應該是還蠻大的,應該是兩秒鐘資料左右(猜的),
過了這個Buffer後應是重新Re-Clock才對。
音效卡的buffer不會大到兩秒。兩秒大的buffer代表聲音要延遲兩秒鐘才會發出,這對遊戲或影片播放環境是不可接受的。

ASIO的buffer開到2048個samples就已經很大了,而造成的延遲在幾十個ms。

要存到buffer裡面的東西一定是經過re-clock的。沒有跟運作時脈同步的數位電路是無法運作的,當然也無法構成buffer。
cbreak 寫: 以上是個人看法,但不確定是不是就是如此,也不知道我是否有沒考慮
到的部分。又cdda2wav -e的方式跟Windows或Winamp的 "數位CD"
,不知有何差異性?
原理都是即時抓音軌即時丟給音效卡播放,只有抓音軌的容錯機制以及buffer(這邊是指抓音軌軟體的)技術有異。抓音軌軟體的buffer大小是可以任意給定的,因為純播放音樂不須要與畫面同步,所以整體延遲幾秒也沒有關係。
cbreak 寫: 我上面說的方法是希望達到:
原版片與燒錄片能在同一台電腦(相同音效卡)播放出相同音質!
在漫談數位音樂一文中確實沒有指出這件事情,但文章中透露的訊息已經間接證實了這件事情。

該文在「音樂CD複製技術」的部分提到「EAC可以做出無論用什麼軟體抓音軌內容都與來源片完全一樣的燒片」,也就是說經過適當的程序,燒片與來源片音樂資訊是完全相同的。

更進一步的說法是經過適當的程序,從A複製成B,從B複製成C,一直反覆複製到第一百片,資料內容還是與A相同。既然數位資料完全相同,那只要先將音軌抓到硬碟裡再播放,音效卡獲得的資料當然沒有差異,音質也不會有所差異。

至於CD Player播放原版片與燒錄片的音質不同,目前想得到的假設是jitter的關係,而可以確定不是因為原版片與燒錄片資料有異。

確定的方式寫在「jitter」的名詞解釋的部分,以實驗證實CD Player讀取燒錄片與原版片的數位資料相同,所以音質不同並非CD Player讀錯產生error。

至於是不是jitter的關係,我聽說AES/EBU有一篇論文否認了這套說法,但找不出使音質發生變化原因,還須要進一步研究。
cbreak 寫:不過,音效卡的DAC也有Jitter問題,這才是造成播放音質不良的因素。
音效卡RMAA測試的好壞並不能反應DAC Jitter的程度,所以為何有些
音效卡RMAA成績都很相近,但為何音質聽起來會差很多了!
請問為什麼RMAA測試不能反應DAC Jitter的程度?

我從前發表過一篇文章,用CardDeluxe錄AD300,發現更換數位訊號線後的測試數據有所不同,且差異在誤差範圍以外,請問這算不算反應了DAC Jitter的程度?

RMAA成績相近而聽感不同的理由很多,但我不認為這是因為RMAA測不出jitter的關係,也不認為是因為RMAA測不出jitter所以導致聽感不同。
bennetng
神人
文章: 665
註冊時間: 2001-05-07 08:00
來自: 香港
聯繫:

文章 bennetng »

沒錯 rmaa 是沒有關於 jitter 的評分, 但是在圖表裡是可以看得出由 jitter 所造成的影響的 (我對 jitter 的理解是時間上的不穩定/抖動所造成的失真) 例如

http://www.digit-life.com/articles2/m-a ... index.html

裡面一幅圖, 配有 IMD (SMPTE) spectrograms of the digital-out:
the same jitter, not that bad 的評語, 在 7khz 左和右方有一點點對稱的東西凸了出來, 那些就是 jitter 了

我用 sc-d70 錄 sblive 的 coaxial out 時也會有這種現象
http://bennetng.uhome.net/RMAA/SBLive%2 ... 024_48.htm

pcavtech 有關於 jitter 的說明
http://www.pcavtech.com/techtalk/JIT/index.htm

其實 jitter 是可以自己用 cool edit 的 signal generator 模擬出來的 (modulate by 和 modulation frequency)
cbreak
大師
文章: 160
註冊時間: 2001-11-30 08:00
聯繫:

文章 cbreak »

BL 寫:
cbreak 寫: [CD-ROM] ---抓音軌--> [cdda2wav Buffer(Queue)] --echo--> 音效卡
其中Buffer的空間應該是還蠻大的,應該是兩秒鐘資料左右(猜的),
過了這個Buffer後應是重新Re-Clock才對。
音效卡的buffer不會大到兩秒。兩秒大的buffer代表聲音要延遲兩秒鐘才會發出,這對遊戲或影片播放環境是不可接受的。
[/quote]

Sorry, 又因為我的文字表達造成一些誤解,我上面說的Buffer是指
cdda2wav程式本身的Buffer,並不是指音效本身。
[cdda2wav Buffer(Queue)] 這是單一個物件,然後echo到音效卡去。

對於用Cool-Edit測試Jitter,我明白了!是不是就是利用一個較高的頻率,
錄音後分析波形左右抖晃的情形?
bennetng
神人
文章: 665
註冊時間: 2001-05-07 08:00
來自: 香港
聯繫:

文章 bennetng »

對於用Cool-Edit測試Jitter,我明白了!是不是就是利用一個較高的頻率,
錄音後分析波形左右抖晃的情形?
是啊, 最好玩的是可以自己製作不同程度的抖晃然後再聽聽其分別(我覺得自己很無聊 XD)
adelies
初學者
文章: 21
註冊時間: 2002-04-09 08:00

文章 adelies »

BL 寫:
cbreak 寫: [CD-ROM]至於是不是jitter的關係,我聽說AES/EBU有一篇論文否認了這套說法,但找不出使音質發生變化原因,還須要進一步研究。(其餘略)
您提到的該文可能在 PCDVD 討論區 這頁中間 Shade 大有提供該文資料與連結。 :)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onic Differences Between Numerically Identical Compact Discs (1996,101st AES Convention)
A common theory is that physical imperfections in the 'pits' of the CD cause timing variations in the recovery of the EFM data, which are carried through to the player's digital-to-analogue converter (DAC). This 'sampling jitter' could cause significant audible degradation, as has been documented in [2], [3]. However, this theory misunderstands the basic architecture of the player: the timing clock of the DAC does not commonly depend on the recovered EFM data timing, but is derived from a free-running and stable crystal oscillator. The data is buffered in memory between the disc-reading electronics and the DAC. This buffer is emptied at the crystal oscillator rate, and kept half-full by varying the rotation speed of the disc; therefore jitter in the recovered EFM data should not affect the clocking of the DAC.


PS: 再次感謝 Shade 大。^_^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