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atch.impress.co.jp/av/docs/ ... /dal42.htm
之前看到這篇時的感覺, 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頻譜!! :eek:
最近做了點小實驗....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首先說說AV Watch的小問題好了
看該頁的第一張圖....EQ沒關
FLAT這個選項大約會讓整體音量掉個幾dB
再看看這張神奇的頻譜
我推測這根本是原來的WAV
我使用OpenMG Jukebox時遇到過一個問題:
壓了ATRAC3後, 如果沒把WAV從Playlist砍掉
播放時即使點壓縮過的檔案, 它還是會拿WAV來播(我不知道是常時性還是偶發)
根據這個無聊小測試
除了簡單的Sweep訊號能平直達22kHz以外
其餘都在16kHz之後開始衰減
對MDLP的幻想從此破滅
AV Watch的ATRAC3測試
版主: DearHoney
其實測頻率響應沒什麼用
只是對AV Watch那太完美的結果感到質疑而已...
真正的大大是這樣測的:
http://forums.dearhoney.idv.tw/viewtopi ... 0&start=71
WaveLab 4 Demo版試玩中...
只是對AV Watch那太完美的結果感到質疑而已...
真正的大大是這樣測的:
http://forums.dearhoney.idv.tw/viewtopi ... 0&start=71
WaveLab 4 Demo版試玩中...
節約用電 - VIA EPIA CN運作中
看到藤本健測 ATRAC3plus....
ATRAC3plus 是用和 mp3PRO 一樣的技術,來自 Coding Technologies 的 SBR。
SBR 是在編碼的時候,不用傳統的方法記錄某些頻帶(通常是高頻)的精確訊號,而改用記錄更少的一些特別的資訊,讓解碼器解碼的時候能夠去"猜",這些頻帶裡面的原本訊號是什麼。因為這些輔助資訊比原來的編碼資訊要少很多,多出來的流量就可分配給比較重要,人耳比較敏感的頻帶,增進在低流量(<~64kbps)時候的品質。
我們可以把 SBR 視為是一種附加的資訊,等於原本的 core bitstream + SBR info。
最簡單的作法就是 MPEG-4 AAC 的 PNS,因為高頻的訊號很趨近 noise,而我們對 noise 資訊的認知都很相似(有限),所以編碼的時候這些高頻的 noise 訊號就不編碼,改成記錄這個頻率的能量大小,解碼的時候由解碼器自動產生 white noise 來代替原本的訊號。
PsyTel AAC 的 PNS Tool 的預設值是,對 4KHz 以上的訊號,當 Tonality ratio(具有音調性訊號的傾向)小於 0.5 時(範圍是 0~1 越大越像 tone),我們就把這個頻帶用 white noise 取代。
更進步的 SBR,是用 noise + sine 的訊號取代。
最複雜的 SBR,是分析低頻的組成成分,推測其高頻的泛音訊號應該會是什麼樣子,記錄的是能夠幫助解碼器更精確推測這個泛音的資訊。
而取代的方式也有三種,一是固定頻率以上就用 SBR 取代,如 mp3PRO。二是不同 frame 用不同的取代頻率門檻,視情況調整。三是可以更自由的決定哪幾個頻帶才要替換。
SBR 被視為是低流量音訊壓縮的終極武器,制訂中的 AAC Version 3 正是要把 SBR 的編碼技術納入,叫做 AAC+。
當然,這些技術都是為了低流量而設計的,解碼器再怎麼猜也無法百分之百的猜出原來訊號的模樣,所對追求高音質、高流量的人來說,這些技術一點用處也沒有。
另外測試圖形....
除了可以看出 ATRAC3plus 的高頻非常不像以外,其實看太不出來"聽起來的音質"是怎樣。
測試最好的方法,我覺得還是做 AB-X 測試。
下載這個
http://ff123.net/abchr/abchr.html
用 ABC/HR 做盲目測試,這個聽得出來才是真功夫
ATRAC3plus 是用和 mp3PRO 一樣的技術,來自 Coding Technologies 的 SBR。
SBR 是在編碼的時候,不用傳統的方法記錄某些頻帶(通常是高頻)的精確訊號,而改用記錄更少的一些特別的資訊,讓解碼器解碼的時候能夠去"猜",這些頻帶裡面的原本訊號是什麼。因為這些輔助資訊比原來的編碼資訊要少很多,多出來的流量就可分配給比較重要,人耳比較敏感的頻帶,增進在低流量(<~64kbps)時候的品質。
我們可以把 SBR 視為是一種附加的資訊,等於原本的 core bitstream + SBR info。
最簡單的作法就是 MPEG-4 AAC 的 PNS,因為高頻的訊號很趨近 noise,而我們對 noise 資訊的認知都很相似(有限),所以編碼的時候這些高頻的 noise 訊號就不編碼,改成記錄這個頻率的能量大小,解碼的時候由解碼器自動產生 white noise 來代替原本的訊號。
PsyTel AAC 的 PNS Tool 的預設值是,對 4KHz 以上的訊號,當 Tonality ratio(具有音調性訊號的傾向)小於 0.5 時(範圍是 0~1 越大越像 tone),我們就把這個頻帶用 white noise 取代。
更進步的 SBR,是用 noise + sine 的訊號取代。
最複雜的 SBR,是分析低頻的組成成分,推測其高頻的泛音訊號應該會是什麼樣子,記錄的是能夠幫助解碼器更精確推測這個泛音的資訊。
而取代的方式也有三種,一是固定頻率以上就用 SBR 取代,如 mp3PRO。二是不同 frame 用不同的取代頻率門檻,視情況調整。三是可以更自由的決定哪幾個頻帶才要替換。
SBR 被視為是低流量音訊壓縮的終極武器,制訂中的 AAC Version 3 正是要把 SBR 的編碼技術納入,叫做 AAC+。
當然,這些技術都是為了低流量而設計的,解碼器再怎麼猜也無法百分之百的猜出原來訊號的模樣,所對追求高音質、高流量的人來說,這些技術一點用處也沒有。
另外測試圖形....
除了可以看出 ATRAC3plus 的高頻非常不像以外,其實看太不出來"聽起來的音質"是怎樣。
測試最好的方法,我覺得還是做 AB-X 測試。
下載這個
http://ff123.net/abchr/abchr.html
用 ABC/HR 做盲目測試,這個聽得出來才是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