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驗, WMA 跟 MP+ 的頻譜都可以很漂亮,可是一聽就知道音質未必比較好 ...
頻譜不等於音質,畢竟這些 lossy 編碼本來就是藉著破壞頻譜達到壓縮的目的。音質的好壞,不僅比破壞的多寡,也要比破壞的"技術" (砍的地方) 才是。
個人的一點看法 ...
小小的測試....AAC/AC3/MP2/MP3
版主: DearHoney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另外,kouyoumin 兄,請問 WaveSpectra 有其他語言版的嗎?我用日文版的很多地方不知如何設定......
</FONT><!-- BBCode Quote End -->
我只用過日文版,其他的不太清楚
您也可以將操作上的問題貼出來,大家互相切磋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頻譜不等於音質,畢竟這些 lossy 編碼本來就是藉著破壞頻譜達到壓縮的目的。音質的好壞,不僅比破壞的多寡,也要比破壞的"技術" (砍的地方) 才是。
</FONT><!-- BBCode Quote End -->
同感,測試中MP2頻譜雖比AC3好看一點,但實際聽起來壓縮瑕疵非常嚴重(像金屬摩擦聲),反而比高頻砍光光的AC3還糟
不過AAC真的聽起來.看起來都很不錯就是了
</FONT><!-- BBCode Quote End -->
我只用過日文版,其他的不太清楚
您也可以將操作上的問題貼出來,大家互相切磋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頻譜不等於音質,畢竟這些 lossy 編碼本來就是藉著破壞頻譜達到壓縮的目的。音質的好壞,不僅比破壞的多寡,也要比破壞的"技術" (砍的地方) 才是。
</FONT><!-- BBCode Quote End -->
同感,測試中MP2頻譜雖比AC3好看一點,但實際聽起來壓縮瑕疵非常嚴重(像金屬摩擦聲),反而比高頻砍光光的AC3還糟
不過AAC真的聽起來.看起來都很不錯就是了
freeware aac我是在<A HREF=http://home.wanadoo.nl/~d.binken/>這裡</A>下載的
時間偵測沒有問題,而且 VBR 顯示也行,也有 TAG 的功能,還蠻不錯的
時間偵測沒有問題,而且 VBR 顯示也行,也有 TAG 的功能,還蠻不錯的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頻譜不等於音質,畢竟這些 lossy 編碼本來就是藉著破壞頻譜達到壓縮的目的。音質的好壞,不僅比破壞的多寡,也要比破壞的"技術" (砍的地方) 才是。
</FONT><!-- BBCode Quote End -->
同感,測試中MP2頻譜雖比AC3好看一點,但實際聽起來壓縮瑕疵非常嚴重(像金屬摩擦聲),反而比高頻砍光光的AC3還糟
不過AAC真的聽起來.看起來都很不錯就是了
</FONT><!-- BBCode Quote End -->
品質跟 encoder 有蠻大的關係, 好比我們測 MP3 絕不會拿 Xing MPlifer 來自毀身價. 以過去測試的 128Kbps MOS 而言, MP2 採用的是 ITIS 硬體晶片, 其值如下
AAC: 4.53
MP3: 3.27
AC3: 2.89
MP2: 2.86
AC3 128Kbps 會把 13.5KHz 以上完全砍掉才開始壓縮, 演算法根本沒有辦法負荷那麼多資料量. tooLAME 很可能仍沿用 MP3 的 Psychoacoustic Model 導致高頻也留下來, 人耳敏感的中低頻沒顧好自然比較差.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頻譜不等於音質,畢竟這些 lossy 編碼本來就是藉著破壞頻譜達到壓縮的目的。音質的好壞,不僅比破壞的多寡,也要比破壞的"技術" (砍的地方) 才是。
</FONT><!-- BBCode Quote End -->
同感,測試中MP2頻譜雖比AC3好看一點,但實際聽起來壓縮瑕疵非常嚴重(像金屬摩擦聲),反而比高頻砍光光的AC3還糟
不過AAC真的聽起來.看起來都很不錯就是了
</FONT><!-- BBCode Quote End -->
品質跟 encoder 有蠻大的關係, 好比我們測 MP3 絕不會拿 Xing MPlifer 來自毀身價. 以過去測試的 128Kbps MOS 而言, MP2 採用的是 ITIS 硬體晶片, 其值如下
AAC: 4.53
MP3: 3.27
AC3: 2.89
MP2: 2.86
AC3 128Kbps 會把 13.5KHz 以上完全砍掉才開始壓縮, 演算法根本沒有辦法負荷那麼多資料量. tooLAME 很可能仍沿用 MP3 的 Psychoacoustic Model 導致高頻也留下來, 人耳敏感的中低頻沒顧好自然比較差.
最近站上幾位敗耳、金耳朵在小弟的慫恿下也開始玩 aac,幾位大老對 aac 的音質均表訝異,aac 保留原來音軌的細節遠比 lame --r3mix 還要來得多,甚至到了無法以盲測的方法辨試,未來 aac 的發展實在是不可限量,如果不是要攜帶出門來聽的話,aac 取代 lame mp3 實在是綽綽有餘,只是這個新的聲音壓縮技術對硬體的要求高了些,壓縮方面小弟的 TB1.4G 也只能達到 3X 的壓縮速度,不過播放時的硬體需求就小得多了,還有壓縮率稍微比 mp3 小了些,同樣的音軌以同樣的流量來說,aac 似乎會佔去較大的空間.....
總而言之,如果您是自己壓 mp3 在電腦上聽,請換用 aac 吧..... [XD]
<!-- Edit Notice Start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在 2001-12-30 11:13 被 nightmare 編輯過 ]</font><!-- Edit Notice End -->
總而言之,如果您是自己壓 mp3 在電腦上聽,請換用 aac 吧..... [XD]
<!-- Edit Notice Start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在 2001-12-30 11:13 被 nightmare 編輯過 ]</font><!-- Edit Notic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