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 LukeLo 的「漫談數位音樂」

討論MP3、WAV、MIDI、WMA甚至其他數位音訊的播放、製作、轉換等。

版主: DearHoney

jackei
初學者
文章: 17
註冊時間: 2001-06-13 08:00

文章 jackei »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大家不用對DVD-Video的Dolby Digital品質存有太大的遐想,其實音質只比普通的MP3好一點點而已
</FONT><!-- BBCode Quote End -->
怎麼聽都覺得Dolby Digital比不上MP3...(2ch,448kbps也一樣)
是動態壓縮的關係嗎?(能不能關掉?)
</FONT><!-- BBCode Quote End -->
DD 與 MP3 同屬 Subband MDCT 之流, 或許稍勝 MP2 跟 ATRAC, 但我認為 DD 還是差一點.

DD 2/0 從 192Kbps 到 448Kbps 頻率響應都只有 20KHz, 不同之處在於高頻耦合 (coupling) 的程度, 藕合的演算方式類似 MP3 的 Joint Stereo. 192Kbps 會低到 5KHz 都參與藕合, 448Kbps 則是少數難壓的段落會有 16KHz 以上的藕合. MP3 壓到 256Kbps 以上幾乎不會有這些限制.

DTS 其實也沒多神, 5.1ch 流量掉到 768Kbps 要跟 DD 5.1ch 448Kbps 拼就會有問題. 現在一堆一區片都是用這種沒水準的搞法, 只有二區片還堅守 1536Kbps 的崗位.

DD 5.1 448Kbps: 頻響 20KHz, 有 coupling
DD 5.1 384Kbps: 頻響 18KHz, 有 coupling (LD 用)
DTS 5.1 1536Kbps: 頻響 24KHz, 無 coupling
DTS 5.1 768Kbps: 頻響 19KHz, 無 coupling

DTS 貴是因為它不是預設規格, 還要收錄額外的 DD 或 LPCM 多花成本. 論編解碼成本, DTS 演算法簡單 (Subband ADPCM) 元件反而容易設計. DD 編解碼品質跟 encoder/decoder 有很大的關係, 要有高檔配備才能充份發揮它的實力. DTS 大家解出來的結果相同, 拼的是後面 DAC 的功力.
jackei
初學者
文章: 17
註冊時間: 2001-06-13 08:00

文章 jackei »

Joint Stereo 的說明有待商榷, 以前我也曾看過如此說法, 但 MPEG Audio 規格書所寫完全是另一回事. 請參考 <a href="http://bbs.irradiance.net/txtVersion/tr ... 213.A.html" target="_blank" target="_new">http://bbs.irradiance.net/txtVersion/tr ... .A.html</a>
60
初學者
文章: 20
註冊時間: 2001-05-04 08:00

文章 60 »

Dolby Digital 的重點不是在環繞音場的效果嗎?連 Dolby 自己的人也承認它的音質並非最佳,但卻是最能有效利用頻寬的數位環繞音場編碼方式─且能逆向相容於舊有系統,在電影類內容的播放來說,它的音質應該是可以被接受的,大家覺得呢?
DearHoney
神人
文章: 6487
註冊時間: 2001-01-03 08:00
聯繫:

文章 DearHoney »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Dolby Digital 的重點不是在環繞音場的效果嗎?連 Dolby 自己的人也承認它的音質並非最佳,但卻是最能有效利用頻寬的數位環繞音場編碼方式─且能逆向相容於舊有系統,在電影類內容的播放來說,它的音質應該是可以被接受的,大家覺得呢?</FONT><!-- BBCode Quote End -->

反正,沒有對照組,大家也是照樣聽,但是 DTS 版一出現,DD 就被人嫌棄了。 :P
jackei
初學者
文章: 17
註冊時間: 2001-06-13 08:00

文章 jackei »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主流媒體, 現在只能祈禱過時的 DD 早死早投胎. 說相容也是相容 Dolby 它家的規格, 卡位卡的早就想千秋萬代下去. 電影膠捲只能塞 320Kbps 也就算了, DVD DD 的 448Kbps 上限不知道是哪個天才規定的. DD 最高可以到 640Kbps, 放著不用被 DTS 打死活該.

LD/DVD 2ch 可以靠 LPCM, 5.1ch 可以靠 DTS, 將來 HD-DVD 起來之後應該會採用 MLP LPCM, 連 DTS 都可以捨棄掉. 數位傳輸講求壓縮效率可以採用 AAC (日本 BS Digital 已經在用了), 5.1ch 只要 320Kbps 就可以跟 DD 5.1ch 448Kbps 相抗衡.
comipa
大師
文章: 87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來自: 台北

文章 comipa »

關於jackei提到的joint stereo, 應該就如引用的ISO 文件所講的, 並不是犧牲低頻的部分..
剛剛去找了一些文件, 零零散散的, 這一部分對MS/IS的描述比較清楚:
AAC Joint stereo coding (IS/MS) :

Joint stereo coding methods try to increase the coding efficiency when encoding stereo signals by exploiting commonalties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signal. MPEG-4 GA contains 2 different joint stereo coding algorithms, namely Mid-Side (MS) stereo coding and Intensity stereo coding. MS stereo applies a matrix to the left and right channel signals, computing sum and difference of the two original signals. Whenever a signal is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tereo image, MS stereo can achieve a significant saving in bitrate. Even more important is the fact that by applying the inverse matrix in the decoder the quantization noise becomes correlated and falls in the middle of the stereo image where it is masked by the signal.

Intensity stereo coding is a method that achieves a saving in bitrate by replacing the left and the right signal by a single representing signal plus directional information. This replacement is psychoacoustically justified in the higher frequency range since the human auditory system is insensitive to the signal phase at frequencies above approximately 2kHz.

Intensity stereo is by definition a lossy coding method thus it is primarily useful at low bitrates. For coding at higher bitrates only MS stereo should be used.

上面並沒有提到低頻指向性的問題, 反而是把焦點放在2KHz以上, 跟jackei引用的是一樣的. 另外也說明了MS stereo 在兩邊聲道相似性高(聲音集中在中間)的情況下可以顯著地節省資料量.

另外在其他的文章也有提到一個問題, 也就是說joint stereo所節省的資料量, 並不是要從低頻的資料省下, 在CBR的情況下, 每一個frame分得的資料一樣, encoder會去判斷不用joint stereo能不能塞進這麼多資料, 不能的話才使用joint stereo.

我想, 如果照以上的情況, joint stereo甚至應該說是應用在高頻? 這麼說吧, 也許其實低頻本來佔用的資料量就不多, 最佔資料的還是高頻, 把高頻的部分利用joint stereo的方式來節省資料而不是去從低頻榨取空間來給高頻用(因為低頻依照MPEG的規格壓, 本來佔的空間就少?), 不知以上推論各位認為如何?

關於jackei引用的部分, 上面也有寫到"the human auditory system is insensitive to the signal phase at frequencies above approximately 2kHz", 超過2KHz以後對相位不敏感? 那難道是對音量敏感?沒找到詳細介紹這方面的文章... :P
<!-- Edit Notice Start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在 2001-07-08 00:28 被 comipa 編輯過 ]</font><!-- Edit Notice End -->
LukeLo
神人
文章: 2100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文章 LukeLo »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這邊看不太懂... 是不是階梯狀的波型轉成Frequency domain 時,這些階梯部份的影響都集中高頻處 ?
</FONT><!-- BBCode Quote End -->
我的理解是想像一個鋸齒波用傅立葉轉換後,把高次項拿掉越多就越圓滑。
<!-- BBCode Quote Start --><FONT COLOR=GREEN>
Huffman編碼(coding)不知這個編碼表是放在檔案的那裡?mp3檔不管從那裡切斷都可以聽,反之zip之類的壓縮檔,切斷了就解不開了....
</FONT><!-- BBCode Quote End -->
這部分,我也不清楚。猜測編碼表可能是每個frame都有一份,也有可能是內定的。畢竟寫這段的時候我只有去查Huffman編碼是啥,沒有去查MP3的儲存格式,還請高人賜教。

至於Joint Stereo的問題我一直以為人耳對高頻的指向性比較敏感,跟上面的文件內容不同,導致對IS解釋有點問題,至於把Joint Stereo分成M/S和IS兩種的說法雖然與ISO文件不同但與上面的資料是符合的,我想主要是命名與習慣的問題。
<!-- Edit Notice Start -->

<font size=-1>[ 這篇文章在 2001-07-09 01:24 被 LukeLo 編輯過 ]</font><!-- Edit Notice End -->
comipa
大師
文章: 87
註冊時間: 2001-01-04 08:00
來自: 台北

文章 comipa »

jackei引的那一段只有講到IS,
ISO 11172-3 ANNEX G ~ JOINT STEREO CODING
3-G.1. Intensity Stereo Coding Layer I, II

應該還有寫到關於MS的..

另外, 上面的意思應該不是說人耳對高頻不敏感, 而是對2KHz以上的"相位"比較不敏感, 對低頻的部分, 可能是因為低頻佔的資料不多, 所以並沒有特別考慮怎麼去省低頻的資料, 應該也不是說人耳對低頻就很敏感..

這邊本來想找一些有關Psychoacoustic models的資料, 不過還沒找到...
jackei
初學者
文章: 17
註冊時間: 2001-06-13 08:00

文章 jackei »

MPEG Audio 以及 MPEG Video, JPEG 等等規格, huffman table (或者說 codebook) 是已經預先設計好的, 編碼端與解碼端各有一份. 制定者在跑過一拖拉庫的影音資料之後, 利用統計學分析, 建出最佳的對應表.

Dolby Lab. 有一些關於 Psychoacoustic Model 的資料可供參考.
http://www.dolby.com/tech/parametr.html
b4283
神人
文章: 307
註冊時間: 2001-01-07 08:00
來自: 青色 6 號

文章 b4283 »

也就是說 mp3 裡面沒有解碼的方法囉
解碼是在 client 端完成的, 對吧
回覆文章